我們知道,生活中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特征。有的性格和行為會受到人們的歡迎,而有的則會招致人們的反感。相應的,那些受歡迎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而那些遭到反感的人則常常會麵臨失敗。

既然如此,那麼,我們為什麼不去培養受歡迎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特征,以確保讓自己獲得成功呢?

這是一個一般人都能夠想到的合乎邏輯的問題。本書以及它的姊妹篇(《世界上最成功的銷售方法》)將會給您一個滿意的答案。

成功可以是必然的。但是,它並非僅僅靠具有某些性格或者行為特征就能實現。

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隻有通過有效地運用推銷術,持續不斷地增加自己的成功條件並高效地完成一切工作,你的成功才能得到保障。對於那些性情乖僻、鬱鬱寡歡甚至令人討厭的家夥——這些人往往是一些無知、懶惰、得過且過、揮霍無度的撒謊者或者甚至是一些徹頭徹尾的騙子——生活所能夠給予他們的唯有失敗。像這種一無是處的人,根本就沒有成功的資格,所以他們隻能遭到徹底的失敗。相反,那些性格敦厚、聰明伶俐、值得信賴並且能夠持續不斷地贏得朋友的人;那些勤儉節約、誠實可靠、幹淨整潔、熱愛自己本職工作的人,理所當然應該獲得成功。盡管這些人似乎完全應該獲得成功,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卻遭到了失敗——這不合常理的結果常常會使他們以及他們的朋友很困惑。

看到這些本應成功但卻遭到失敗的人們,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通過培養某些性格特征和行為特征並不能保證讓人們獲得成功。但是,這個完全否定的結論是錯誤的。如果一個應該成功的人遭到了失敗,那是因為他缺乏必然成功所必需的積極因素——自我推銷的能力。所以,在熟練地掌握了銷售流程之後,他們將能夠把失敗變成成功。

對於那些完全沒有成功資格的人,我們確信他們將會失敗。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因為他們有某些特別的缺點,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就說明了他們沒有成功的資格。在我們的印象中,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動作行為大體上讓我們覺得他們一無是處。要知道,人們對一個人的優點往往會忽略不計,而對於他的缺點則會非常敏感。

很多人本來擁有獲得成功的條件,但是因為他們的價值和優點沒有被人們察覺,從而沒有獲得應有的回報,所以遭到了失敗。人們的能力就像是待售的商品,在成功地銷售出去之前並不會給人們帶來任何利潤。因此,隻有通過認真地學習和巧妙地實踐那些優秀的推銷員所運用的銷售方法,那些應該成功的人才能最終贏得勝利。

古往今來,成功都是一種義務。馬太福音中的寓言已經給了我們告誡。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不竭盡全力去爭取成功。隻有這樣,他們才有充分的理由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造物主不會接受任何失敗的借口。為了有資格獲得成功的回報,人們對於自己所擁有的每一種個人品質、每一個成功的機會都必須充分地加以利用。每一個人都應該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這不僅僅是自己的責任,同時也是對人類、對造物主的一種義務。如果哪一個人沒有很好地管理和利用造物主所賦予的神聖“投資”、沒有使之“增值”,那就是玩忽職守,因此,他遭到失敗的懲罰是理所應當的。有時候,“懲罰”不僅僅是讓他遭受失敗,甚至還可能是剝奪他生存的權利。

很多抱負遠大的人雖然認識到獲得成功是一種義務,但是卻不知道通向成功的方法和途徑。因此,他們往往會犯一個常見的錯誤。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學習別人成功的事例來獲得成功的秘訣,也就是說,他們相信成功是可以複製的。因此,他們會把那些成功人士奉若神明,並千方百計地求取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你也許曾經讀過很多關於馬歇爾·菲爾德(MarshallField)、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PierpontMorgan,Sr.)、查爾斯·施瓦布(CharlesM.Schwab)以及其他一些傑出的商界精英的故事。你也許曾經研究過他們成功的原理,也曾經實踐過他們創業的方法。盡管你一絲不苟地遵循他們的原理和方案去行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你卻沒有如願以償地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一代富豪,甚至,連成為一代富豪的希望都沒有看到。自然,你肯定會為此大失所望,而且還會迷惑不解。多年來,也許你已經忠實地實踐了各種各樣的成功方案——這些方案都是從成功人士的建議和忠告當中提煉出來的。但是,你卻一無所獲,或者僅僅取得了不能令人滿意的小小的成功。你原以為隻要掌握了成功人士的處事原則,一切問題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