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叔我和你說吧,現在我也不缺錢,昨天還在古玩市場那邊通過賭石掙了一百八十萬,所以就目前來說經濟上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柳亦辰把昨天在古玩市場中發生的事情和孔叔說了一遍。
“嗯,以後沒事別總和別人打賭。還有就是賭石這行還是盡量少接觸的好,每年因為賭石賭到傾家蕩產的也有不少,真正能賭贏的還是占少數的。古玩這行雖然沒有賭石掙錢快,但是通過學習古玩知識能夠讓你自身有很大的成長。”孔叔還是希望柳亦辰能夠在古玩這行裏做出一番成就出來,畢竟柳亦辰的學習能力和領悟力都是極高的。
“嗯,昨天就是碰巧趕上了,這以後當然是以學習古玩知識鑒定古玩為主的。孔叔這玉蟬清理完之後還需要做什麼嗎?以前聽人說過古玉是盤出來的,那究竟這盤玉是這麼個盤法呢?”柳亦辰看向孔叔手裏的玉蟬問道。
“養玉是玉器收藏者最大的樂趣之一,養玉也叫盤玉。所謂“盤玉”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賞玩玉石的方法。通過盤玉,可以使色澤晦暗的玉石整舊如新,並使玉石的顏色發生很大變化。曆代的玉石大收藏家都懂得盤玉,這是一種“功”。就像茶道一樣,是對某種事物的欣賞和研究,達到了一種境界,並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化。”孔叔手上一邊盤玩著玉蟬一邊解釋著。
大家都知道這但凡出土的舊玉,多遭土的侵蝕,帶有各種色沁,收存後需以盤功使之恢複本性。前人認為,古玉器溫潤純厚,晶瑩光潔,尤其各種色沁之妙,如同浮雲遮曰,舞鶴遊天,富有無窮的奇致異趣,不僅悅人之目,且能悅人之心。
古玩圈子中有這麼一段話:如果得到一塊真舊而有多種色沁的古佩玉,藏而不玩,則等於暴殄天物,得寶如得草而已。這就說明了盤玉的重要性。
孔叔一隻手盤玩著玉蟬一隻手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繼續說道:“這玉器有三種盤法,是清代大收藏家劉大同在其著述《古玉辨》中提出的,分別是文盤,武盤和意盤,而且盤玉要非常的講究,一旦盤法不當,一塊美玉就會毀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收藏家們盤玉時格外的小心謹慎。”
“哦,那孔叔你說的這文盤,武盤和意盤到底要怎麼操作啊,萬一以後遇到一塊好玉器的話一個不小心給盤壞了那可怎麼辦。”柳亦辰把火爐上的水燒上又繼續問道。
“這所謂的文盤是指把一枚玉器將她放在一個小布袋裏麵,貼身而藏。用人體較為恒定的溫度,一年以後再在手上摩挲盤玩,直到玉器恢複到本來麵目。文盤耗時費力,往往三五年不能奏效,若入土時間太長,盤玩時間往往十來年,甚至數十年。
清代曆史上曾有父子兩代盤一塊玉器的佳話,窮其一生盤玩一塊玉器的事,史不絕載。不過這種辦法也很少有人用了,除非是遇到了品質極佳的古玉,用這樣的方法盤出來才彌足珍貴。”
“這枚玉蟬如果盤玩個幾十年的話絕對是一件傳世古玉了,那他的價值也會大大的提升的。不過到時候還是當做自己的傳家寶吧,這麼好的玉器出手的話就隻怕是再也找不回來了,你說對不孔叔。”柳亦辰把泡好的茶葉端來一杯給孔叔說道。
“是啊,這麼好的玉蟬恐怕全國就這麼一件了,說它是國寶也不為過,的確是要好好的珍藏下去。不過這收藏的樂趣不在於獨樂樂而在於眾樂樂,我想以後有恰當的時機的話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這玉蟬比較好。不過這隻是我的一個建議,到時候拿主意的人還是你自己。”孔叔也是為了讓柳亦辰感受到收藏除了給他帶來樂趣之外還應該有更多的感悟。
“說完了文盤再說說武盤。所謂武盤,就是通過人為的力量,不斷的盤玩,以祈求能盡快達到玩熟的目的。這種盤法玉器商人采用較多。玉器經過一年的佩戴以後,硬度逐漸恢複,就用舊白布(切忌有顏色的布)包裹後,雇請專人日夜不斷的磨擦。
玉器磨擦升溫,越擦越熱。過了一段時期,就換上新白布,仍不斷磨擦。玉器磨擦受熱的高溫可以將玉器中的灰土快速的逼出來,色沁不斷凝結。玉的顏色也越來越鮮亮,大約一年就可以恢複玉器的原狀。但武盤稍有不慎,玉器就可能毀於一旦。”
“不過我個人建議有條件的話還是使用文盤的方法去盤玉,雖然時間上可能會長了點,不過盤出來的效果是很好的,而且在盤玉的過程中你也能夠感受到玉器對你自身帶來的變化,俗話說:玉能養人,同樣人也可以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