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畫中藏畫(1 / 2)

司徒楓和孔叔把東西放好後看到柳亦辰從上了車就一直盯著剛才從黑市上麵買到的那副贗品的畫,兩個人感覺很是奇怪,他們也算是很了解柳亦辰的性格的,他基本上不做沒譜的事情,難不成這次買的這幅畫又有什麼蹊蹺不成。司徒楓邊開著車邊問道:“亦辰老弟這幅畫是不是有什麼奇怪的地方被你發現了?我是知道你不會花冤枉錢買一幅仿品回去的。”

“楓哥你剛才說什麼?”柳亦辰剛才一心在研究這幅畫的秘密所以沒聽到司徒楓問他什麼。“我說你小子在想什麼呢,我是說你不會無緣無故的買這麼一幅仿品回去的,這裏麵肯定有什麼貓膩,我說的對不?”司徒楓有些無奈的說了一句。

“哦,你是說這幅畫啊!我覺得咱還是先找個地方吃個飯先,這都好幾個小時沒吃飯啦,咕嚕嚕...”柳亦辰正在說話的時候他那不爭氣的肚子又叫了起來引得司徒楓和孔叔捧腹不已。剛剛把他們兩個的好奇心勾起來這一下又被柳亦辰肚子的叫聲給衝淡了。司徒楓和孔叔聽了柳亦辰的話後也覺得餓了起來,從他們來古玩黑市的確是幾個小時過去了,司徒楓加快車速奔著一家飯店而去。

到了飯店裏麵三個人來到雅間裏點了菜孔叔說道:“小柳啊,現在可以說說這幅畫的事情了吧,在黑市的時候我也看這幅畫並沒有發現什麼不同的地方啊。這就是一幅清代不知名的畫家臨摹的作品。”柳亦辰把那幅畫拿過來交到孔叔的手上說道:“孔叔您在仔細的看看這幅畫!在書畫方麵您應該比我懂得多我有幾個疑問等你看完後請教你一下。”

孔叔把這幅畫慢慢的打開邊看邊說道:“這沈周與齊名的另一位畫家唐寅,都曾以廬山作為審美載體,卻表現出不同的意味。沈周用廬山的崇高來比喻老師的學問與道德,同時廬山上有著名的五老峰,沈周就借萬古長青的五老峰來祝賀老師的壽誕。所以他選《廬山高》這個畫題是含有特殊意義的。

因取廬山的崇高博大讚譽其師,故畫麵上所畫崇山峻嶺,層層高疊,近似王蒙的筆法、布局,作危峰列岫,長鬆巨木,起伏軒昂,雄偉瑰麗。近處一人迎飛瀑遠眺,比例雖小,卻起著點題的作用。由於作者極善於虛、實和黑、白的均衡處理,故畫麵雖飽滿卻不覺得擠迫窒息。畫麵上水的空靈、雲的浮動,再加上直泄潭底的飛瀑,使密實的構圖裏有了生動的氣韻。”

“隻不過這幅畫中的所用的筆法和沈周相差太遠,畫中的廬山很是呆板,畫麵布局太過於飽滿給人一種很不舒適的感覺,而且用的紙張也是十分的拙劣,紙張居然用的是熟紙。”孔叔看了一遍畫後解釋道。

生宣是宣紙的一種:吸水力強。用淡墨水寫時,墨水容易滲入,化開。用濃墨水寫則相對容易。故創作書畫時,需要掌握好墨的濃淡程度,方可得心應手。宣紙又分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紙是用礬水加工製過的,水墨不易滲透,遇水不化開,但和其它紙張的效果也不一樣;可作整細致的描繪,可反複渲染上色,適於畫青綠重彩的工筆山水。

生宣紙是沒有經過礬水加工的,特點是吸水性和滲水性強,遇水即化開,易產生豐富的墨韻變化,能收到水暈墨章、渾厚化滋的藝術效果,多用於寫意山水畫。熟宣用畫容易掌握,但也容易產生光滑板滯的毛病;生宣作畫雖多墨趣,但滲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畫山水一般喜歡用半生半熟宣紙。

半生熟宣紙遇水慢慢化開,既有墨韻變化,又不過分滲透,皴、擦、點、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現豐富的筆情墨趣。曆代文人墨客書畫名家無不珍愛喜用宣紙。用宣紙題字作畫,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骨氣兼蓄,氣勢溢秀,濃而不渾,淡而不灰,其字其畫,躍然紙上,神采飛揚,飛目生輝。產生出特殊豐滿的藝術效果。

但是柳亦辰對書畫這方麵了解的還真是不多,要不是有他的大殺器在他也不會買這幅畫的,他也不懂得什麼叫做生宣熟宣,柳亦辰異能探測到的是在這張仿品畫的下麵還有一張薄薄的宣紙畫,而他異能看到的黃色光也是從那張宣紙畫中所蘊含的,上麵這張畫隻是發出了微微的淺黃色的光芒。

這幅畫應該分為三層,最上麵的這一層,就是用熟宣紙所畫的《廬山高圖》,而中間的第二層,就是裱糊貼附在第一層畫之後,用生宣紙所畫的《廬山高圖》,上麵還有七八個鈴印,由於熟紙紙張比較厚,透氣性也很差,所以從表麵上完全無法看出下麵還另有乾坤。

在第二層生宣紙的下麵,就是按照通常書畫的傳統辦法裝裱的了,如果柳亦辰稍微對裱糊技藝稍有了解的話,他就能看出來,這幅畫的裝裱,絕對是出自名家之手,技藝十分高超,而且所用的裝裱手法,在曆史上來說也是非常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