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下麵這三番你們都能答對,就把這個東西捧回家去,你問這是什麼。這是元四家之一著名畫家王蒙畫的《稚川移居圖》名品,就今年保利春拍拍出去的四億零二百伍拾萬元,當然了這個是我們榮寶齋用木版水印技術做出來的複製品。你聽這鑼敲的這麼響,這家夥!”正當王剛老師講述這件作品的時候現場響了一記鑼聲,而且聲音還挺大這一下就把王剛老師給震住了。
所以當下王剛老師就順著這記鑼聲和他們開了句玩笑,引得在場的觀眾哈哈大笑起來。三位嘉賓也被王剛老師調動起來的積極性,他們都知道這榮寶齋的木版水印技術那簡直就和原作沒有什麼區別,有時候向一些老的專家都能被這木版水印蒙騙過去。所以說能用這木版水印技術做的複製品當成本期的獎品,看來節目組真的挺下血本。
他們不知道的是這次的獎品是榮寶齋的老板侯老知道柳亦辰要來上天下收藏這個節目,主動和節目組提出來這期的獎品由他們榮寶齋提供,當時他們還以為是因為這幾位前輩呢。不過榮寶齋那邊則表示這次的事情完全是因為柳亦辰,知道這個消息後他們又對柳亦辰身後的背景不禁咂舌。
“我們用掌聲鼓勵鼓勵這三位嘉賓,同時我們也歡迎第一位藏寶人登場。”隨著音樂聲還有觀眾們的掌聲,第一位藏寶人閃亮登場。等到這位藏寶人登上台後王剛老師在一旁說了句:“您好,請您做個自我介紹。”
那位藏寶人落座後笑著說道:“在座的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四位專家好,王剛老師好,三位嘉賓好。我叫李鑫來自天津,今天呢我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光緒時期的青花粥罐,這個粥罐呢器形比較圓潤,而且線條比較流暢,我這自報價是又順又發,六萬八,謝謝大家。”
這位藏寶人滿口的天津話說完後聽得人們直發樂,王剛老師接過來說道:“再次歡迎您的到來,您這不用介紹你是哪的我們都能聽出來。廢話不多說來四位專家還有三位嘉賓咱近前看,看看這東西是不是像藏寶人說的那樣。”
說完後黃老他們還有那三位嘉賓一起走上台對這個青花粥罐做著判斷,看完後眾人回到各自的位置上麵,這東西對柳亦辰來說算是入門級的上去看了兩眼基本上就能做出判斷,回去的路上幾位專家也都沒有什麼表情,那三位嘉賓從他們這裏也看不出什麼來。
“來,劉一達說說你的看法。”那位民俗作家笑了笑說道:“我覺得這件東西比較現代,做工也比較粗糙。從這個做工的精致程度還有上麵繪畫的這個圖案,我覺得也不夠精美,底下的款寫著大清光緒年製應該是官窯的,但是我就覺得這東西不太像是皇上用的。”
等到那位民俗作家說完後王剛老師接了句:“好了明白了,來界山兄說說你的看法。”王界山頓了頓說道:“剛才上去看了看,首先我對他這個粥罐的叫法有點疑問,這怎麼是罐呢,應該叫湯盆我覺得更準確一些。”
這時候那位藏寶人接了一句:“這東西是也能盛湯,也能盛粥。”“但是你不能這麼叫啊,你說這東西是罐嗎?”王界山先生笑著又反問了句。這時王剛老師接過來說:“對啊,在我印象中粥罐的確有一個相對固定的形製,深腹應該是。”邊說王剛老師還用手比劃了比劃。
“第一呢我是對這個器物的叫法上有點質疑,第二呢就是對它的彩繪上我覺得也有點問題,它這個雲紋不是那麼的準確,跟康雍乾的那個不太一樣,您這件呢我覺得不像是官窯,而且呢我總覺得它是新仿。”王界山先生最後麵說道。
“光緒年間已經到了清朝的晚期,光緒呢也是一腔抱負,但是老是受到慈禧的壓製,所以呢他也沒有什麼太多精力去關心這些東西,所以做出來的這東西肯定不如前朝那些東西好。”那位藏寶人也做了一下最終的陳述。
“好了我們來聽聽幾位專家給我們介紹一下子,我們現在收藏比如說晚晴的這些像鹹豐、同治、光緒、宣統這些時期的瓷器還有意義嗎?”王剛老師看向四位專家微笑著問道。
白洺老師拿起話筒來說道:“從收藏的角度來說,它是有一定意義的,因為收藏有的時候它不一定取它的藝術表現力,有的是收藏藝術性強,有的是收藏它稀罕。比如說鹹豐官窯一度成為收藏家的熱點,是因為它太少了太稀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