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船夜遊秦淮河是遊秦淮河最美妙的時光,在魁星閣下麵的遊船碼頭,有供遊人租用的仿古畫舫,全是古色古香的。柳亦辰他們來到這邊租了一艘比較大的畫舫,他們五個人上船後顯得不是那麼的擁擠,現在天已經慢慢變黑,柳亦辰他們坐在畫舫裏,邊吃小吃,邊聽槳聲,看秦淮河兩岸的燈火樓台,領略秦淮風情。
南北兩岸的巨燈彩照撲麵而來,霎時有一種宛如夢中的感覺。南岸的照壁上,兩條金色的巨龍騰空飛舞,下麵是由藍色光影織成的水幕,似滾滾河水奔流而下;北岸那恢宏的夫子廟、高大的江南貢院,在一排金黃色燈光的暈染下,顯得莊嚴而肅穆。
六朝時代,秦淮河及夫子廟一帶便已繁華異常,十裏秦淮兩岸貴族世家聚居,文人墨客薈萃。隋唐之後,一度冷落。明清再度繁華,富賈雲集,青樓林立,畫舫淩波,成江南佳麗之地。秦淮風光,以燈船最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燈懸掛,遊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燈船為快。
柳亦辰細細地打量著船上的燈,從船舷到舫頂,紅黃藍綠紫五色紛呈,儼如一處仙境,紅色的舫柱之間敞開著,可以放眼四麵觀望,欣賞兩岸那多彩多姿的燈影。往來畫舫在水上緩緩行進,宛如一座座遊動著的小巧玲瓏的宮殿,倒映在水裏,那水波也被染成了五顏六色的了,好像畫家的調色板一般。
這與朱自清所描述的“夜幕垂垂地下來,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裏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霧;透過這煙霧,在黯黯的水波裏,又逗起縷縷的明漪”那種單色調,要豔麗、秀美得多了。
畫舫上麵會自動播放秦淮河解說詞,那是浣花橋!這是一座亭橋,高高的護欄上十幾朵五彩織成的牡丹、玫瑰、鬱金香花型等連成一個弧形的花環,倒映在水裏,活像是雙橋兢美。解說詞說:傳說六朝時,每當春暖花開,秦淮河上的佳麗們相約到此,用清清的河水洗去花朵上的泥土,以此玩耍,嬉笑打鬧,成為古金陵一道風景線。
再往前麵那是長板橋!明亮的燈光下,幾位穿著豔麗的女子站在長長的板橋之上,有的懷抱琵琶彈唱,有的手搖團扇起舞,有的俯首凝思,有的結伴旅遊,各具風情。據說,南朝時這裏已經是佳麗如雲,明朝時朱元璋實行官妓製度,專門建立了富樂院。
這裏就被開辟為教坊,成為秦淮河上歌妓們學習各種技藝的地方,才貌雙全者選送宮庭以及貴族府第,其餘大部分進入秦淮河兩岸青樓中。橋後一首古詩寫道:“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億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橋選妓”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長橋也就成為南京最具風情的橋。
前麵來到燈影迷離的“紅燈區”,有名的“秦淮八豔”的舊居大多都在這裏。秦淮八豔的事跡,最先見於餘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豔。
南岸的台階上,一座不大的二層小樓,院門洞開,門前掛著幾盞大紅燈籠,左邊燈影打出一個牌子“李香君故居”,門樓橫眉是“媚香樓”三字。透過門洞,柔和的霓虹燈下可以看見院內不少的名人題詩,據說都是歌頌李香君“虧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條條,再不許癡蟲兒自吐柔絲縛萬遭”的剛烈之氣的。
柳亦辰對這幾位還是蠻佩服的她們,她們這八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豔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豔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
其次是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麵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隻是大部分已經散失,隻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這畫舫上麵的小吃已經被他們吃的差不多,這些東西根本填不飽他們幾個人的肚子。
“柳大哥一會兒回去後我請你們吃個飯吧,我知道這附近有一家特別好吃的地方,你們在這邊也玩不了兩天,下次見你們還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呢。”花千語說這句話的時候流露出來濃濃不舍之情,雖然他們幾個人認識的時間很短,可是柳亦辰他們幾個留給她的印象非常好。
“好啊,以後日子還那麼長總有見麵的時候,你也用不著這麼傷感,對了前麵這到了什麼地方,這船上放解說詞的喇叭怎麼還沒有聲音了呢。”柳亦辰還納悶怎麼聽著聽著就沒聲了,他還以為隻是介紹前麵那幾個景點,花千語告訴他前麵這塊就是有名的白鷺洲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