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陳都坐船,順流而下,經瀟湘而過郢都,可達丹陽,丹陽以南為嶽陽城,同樣有水路抵達。
早年水路不通,被蠻人控製、襲擾,世人多走陸地,現在自丹陽至嶽陽城,乘小舟一日可達。
嶽陽城在雲夢大澤旁,多有碼頭、漁村,最有名者就是天一觀所在,人稱落仙村。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小鎮,乃是道宮聖地。
有虔信者,不遠萬裏前來朝聖,隻為一觀清平道長悟道之所,好沾沾仙氣。
天一觀保存十分完好,與幾十年前無任何差別,但有損壞缺漏也是修修補補,絕不重修重建。
同樣待遇的還有天一觀旁的一處小院,據說是清平道長故居,幾間石屋,仍然安好。
雲夢大澤以北大片原始叢林依然被開發,包括叢林以北的荒原,得以使古楚之地與古韓之地相連。至於其中的原始部落,或是歸附遷走,或是殺戮,並無留存。
大靖時期,天下諸侯各國人口加在一起,約為3000萬—3500萬,到道宮正式成立,統計人口時,已經隻餘2500萬左右。
大量的田地被拋荒,甚至有城池變成廢墟,這也是道宮後來不在輕易殺戮的原因,也是能夠容忍蠻人奴隸存在的原因。
特別的地方在於,幾十年戰爭,除了死去大量人口,還造就了大量的高手,以及更多的低階武士。
別管功力如何,修行之人總比沒有任何修行的普通人,力氣更大,耐力更足,能忍受更艱苦的環境和條件。
基於此,再加上更先進的耕作技術和工具,以及軍隊開荒等諸多政策,道宮才能迅速從戰爭中喘過氣來。
並迅速向周圍開拓,很有些不恤民力的意思。
包括經由雲夢大澤,順流南下,經汨羅江,直入大海,在途中建軍城夫差、湖州、以及最後的望海城。
三座軍城逐次建成,並在後期迅速跟上了一批在道宮建設期間發家的大商人,出錢入股,參與探索計劃,獲取其中收益分成。
也因為夫差城和湖州城的建立,讓道宮徹底把觸角深入到南疆的大門。
汨羅江北為古韓、吳兩地,最為富庶,其中大家大族,半自願半強迫地跟隨著道宮派遣的軍隊和探索隊南下開拓,至少保證一條暢通的運輸線到達汨羅江邊,可與對麵的兩城隔江相望。
因離望海城仍然較遠,已不是人力短時間可以疏通道路,隻能經由水路,從湖州城往來運送補給,確保交通。
酒道人帶著兩個弟子,加上白虎離開郴山白龍觀已經兩個多月,過郢都、丹陽、嶽陽城而不入,從雲夢大澤入汨羅江,一路向東。
知道情況的酒道人和楊平安都沒有去西岸看看向道的意思,不是不想去,是不能去,仙人留跡,知道就好,還不是不要湊過去找麻煩。
哪怕這位仙人名義上來說還是他們的祖師。
也沒見他有入道宮的意思,數十年來隻是忙碌於護佑清平道長的後代。
道宮裏的那幾位,估計心裏也有些想法,當年的同輩,卻被人先行一步,留下他們與其弟子後輩同輩論交,再怎麼各交各的,麵子上也是磨不過去。
不排除為求大道,不論身份的可能。
過了雲夢,即是汨羅,汨羅江險,不似前麵郴江與瀟湘,已經被人類改造的河道通暢,其中多有巨石暗礁,淺灘深澗,雖然已經探索清楚,行船時仍要多加小心。
有些河段,水流湍急,一不小心就是船毀貨亡,人估計是死不了,少不掉一番折騰。畢竟能走這樣的水道的,就連普通的水手都有修為在身。
汨羅江北在道宮的控製之下,江南岸卻不是,一路上還要經受偶爾出現的蠻人攻擊,駕著獨木舟,不要命的衝上來,有那水性好的,專門鑽到船底下,破壞船隻。
楊平安與師傅師兄一路上也就遇到過一次,領頭的那個,被酒道人一個眼神嚇回去,其餘都是順順當當。
當然這個順當是對於旅途,對於楊平安和管狐兒就不能用這個詞了。
連白虎也沒逃脫酒道人的魔掌,一起被丟到水裏,各種訓練。
水流擊打著身體,動作容易變形,阻礙增加,用於訓練確實不錯,但是如果是停在原地,可能就沒那麼辛苦了。
最領管狐兒痛苦的是,綁著繩子拖在船尾,師傅說不許繩子彎下來,也不許拖慢船順流而下的速度,要把力道保持的剛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