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我們的航行;目標是無盡沙漠中的指南針,時刻提醒我們的方向。作為主管,我們至少應在腦海中勾勒一幅一年期限的願景圖,這其中不僅應包括業績的達成率、排名等,還應包括團隊文化的打造、製度的健全等多方麵的謀劃。接著對這些目標按季度、月份和周進行分解,轉化為日常的工作量。做好這步後,我們應就現有的分析成果與上級的指標再次進行比較確認,保證目標是高於指標的,並且是隻要日常實施無折扣,就可以實現的。另一方麵,目標的定位一次不宜過高,遠超出能力的預期並不可取,它隻能消耗我們的熱情。而跳一跳就有機會夠著的計劃,是最恰到好處的。

一家綜合排名倒數的分行百廢待興,員工們士氣低落,急需找到業績的突破口,但想在短時間內全麵提高似乎不可能:首先因臨近年末,各家銀行推出高預期收益產品,穩住現有存款已經不易。另由於房地產市場低迷,不少開發商捂盤,按揭市場也不活躍,個貸業務一片慘淡。如何盡快打開局麵,成了分行管理層頗為頭疼的事情。經過分析,大家一致認為,結構性理財產品這一塊,是最有機會盡快出效果的。於是,分行很快製定了目標:月增35萬中間業務收入,以此作為扭轉困局的嚐試。經過測算,如果能在未來3個月均能實現目標,再加上此前已經獲得的中間業務收入,該指標的完成率將達到140%,同時輔助提高了另一項指標非利息收入的完成率,綜合分數將提高12~15分,這對於目前僅拿到不足50分的分行來說,將提高近30%。

定下這個目標後,該分行采取了日日督促的方式,明確要求,由分行綜合管理崗的一名同事負責,就該項指標的進度和距離目標的缺口情況,每日以郵件的形式通報全行。一開始困難很大,想想看,以平均1%的手續費率計算,實現30萬的中收,大約需要賣3000萬的理財產品。零售分管行長發動全行各條線,大力倡導公私聯動,同時,配套推出了種類豐富的內部營銷競賽方案,每天在全體營銷人員中不斷地打氣。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同事們的熱情被點燃了,此前,大家從未如此有目標地進行一項集體行動。眼看目標缺口越來越小,出單人數越來越多,大家同仇敵愾的那種感覺也來了,每天下班前都會特意關注一下郵件:團隊還差多少就能夠實現目標了。該郵件累計發了22天,當月的29日,該分行的月理財手續費收入突破38萬人民幣,超額實現計劃。嚐到甜頭後,這家分行逐步將該目標管理方法沿用於其他指標,從此拉開了精細化管理的序幕。

第二節把穩你的“舵”

定下目標後,主管要時刻監控同事的相關工作是否偏離方向。人在還沒有形成習慣時,往往會對自己提出的目標難以持續地堅持,有時甚至是不知不覺的。我們在日常管理中,要留意這樣的動向,以不斷加強員工的自我目標管理意識,確保團隊可以可控地、有節奏地接近整體目標。

外資銀行中,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叫做“業績計劃表”(Pipeline Report),隻可惜被不少主管當成是向上級交差的一個負擔,浮躁到哪怕花10分鍾研究一下都不肯,一句“沒啥用”概括了他們對此工具的所有理解。事實果真如此嗎?

有的時候,我們似乎更願意去了解一些花哨的說法作為談資,卻對一些基礎性的思想不屑一顧。熟悉該表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其實遠不止是一張簡簡單單的表,它體現的,正是一種目標管理的思想,有助於我們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我們至少應將目標細化到一周,因為,我們不能等一個季度以後,再與某位同事探討為什麼沒完成計劃。與同事就具體目標達成共識的時間,應盡量放在會議當中。因為,將有與會的更多人一同見證他的承諾。報計劃應安排每位員工逐一進行,當有人報出的數字低於其季度指標按周折算的進度,或者缺少某些產品的銷售計劃時,主管應果斷打斷並詢問原因。人是猴子進化而來的,本能的特點之一就是“順杆爬”,如果第一次你不打斷他問個究竟,下一次哪怕報出更低的數字,他都有理由認為你不會介意。

按這樣的方法,所有人報完目標計劃後,應將這些數填進Pipeline的報表中,並按你最看重的某一項指標預期數,升序或降序排列。理論上講,此時所有人自報的合計目標數,應超過你手上那條團隊指標數。

一周的Pipeline報表製作完成後,主管應將其群發所有銷售人員,並抄送你的上級主管。這麼做,一來將大家報的計劃白紙黑字寫下來,防止有人抵賴,同時還能供同事參考其他人的目標;二來讓更高階的主管了解團隊的進度,也有助於給員工更大壓力。隨後,你應將這份表打印出來,隨身攜帶,以便自我記憶和隨時提醒你的員工(針對Pipeline與日常工作量的對比管理方法,將在下一章節中具體介紹)。下一周開會時,我們一定要將該表帶上,方便逐一核對每個人是否落實了上一周自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