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觀雖已破舊,卻還有人打理著這裏,沒有塵埃與草屑,不過卻沒有唐人來參拜,顯得有些沒有用處,但神像前依舊有香蠟與燭火供奉,甚至一個盤子,上麵放著三個新鮮的供果。而供案前,一身穿道袍的道士盤膝而坐,雙眼緊閉,嘴中喃喃自語。
吳華走到供案之前,拿起供案上有些陳舊的高香,借燭火點燃,然後插在了神像前的香爐裏。
道士微微張開眼,道:“沒想到吳善信今天竟為原始天尊上香。可是感謝原始天尊保佑你父親平冤昭雪?”
吳華看了看原始天尊像,轉過身道:“宋道長,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唐人不信這。你們宋人信道,明人信佛。我們唐人信自己。至於這柱香,是燒給我父親的,沒原始天尊什麼事。”
宋道士微微一笑,用手撫了撫長髯道:“人不可無信仰,有信仰,才有活下去的動力。”
吳華抓起香案上的供果,在衣服上擦了擦,然後狠狠咬了一大口,果汁四濺,宋道士隻是無可奈何的搖搖頭,並沒有因為吳華的舉動而發怒。吳華用著含糊不清的口音道:“信仰?就你這樣天天燒兩柱香,這水果汁多肉嫩,自己不吃,非的祭拜給神像。這是什麼信仰?”
宋道士閉口不語,隻是走進裏觀,不一會兒便走了出來,手上還多了一個蘋果,然後宋道士把蘋果放到吳華拿走的那個空缺之上,然後行了一禮,嘴上對著神像說道:“願天尊勿怪。”
吳華搖了搖頭,笑著道:“神靈總是虛幻,對虛幻之物心存敬畏,搞不懂。”
宋道士搖頭道:“吳善信此言差矣,心中有神,便世間何處無神。”
吳華苦笑了一下,然後道:“算了,我也不是來和你爭論世上有沒有神,吳道長,你到大唐有多少年了?”
宋道士陷入了沉思,許久之後才道:“貧道跟隨師父來到大唐,修建了這所道觀,到師父羽化,再到如今,有二十餘年了。”
吳華道:“不知道長可想回宋?”
宋道士微微一笑道:“大唐之人不信神佛,所以這道觀無人問津,這與宋國之內的道觀香火鼎盛大不相同。不過,雖無人問津,但清靜,能讓貧道專心鑽研道經,也算是福緣。不過貧道確實也想回到宋國去看看,畢竟宋某始終是宋人。可惜,家師修建的道觀,我不能讓它的香火斷滅,回宋,也隻是奢望。”
吳華出了廟門從馬背上拿出一個包裹,然後道:“道長,我明人不說暗話,其實我有事情想拜托道長。”
宋道士回答道:“不知吳善信有何事拜托貧道,貧道盡力而為。”
吳華把手中的包裹放到香案之上,道:“請道長幫我把這包袱送給宋國青羊觀玉鼎真人手裏。”
宋道士微微吃驚,詢問道:“青羊觀乃我宋國第一觀,玉鼎真人更是名聲在外。而玉鼎真人在我離開宋國時就已到中年,如今尚在的話,也是古稀之年。不知吳善信與玉鼎真人有何淵源?”
吳華回答道:“玉鼎真人曾救過家父。如今家父平冤昭雪,也得由我提筆告知一聲,不然,父親在天之靈可是會責怪我的。”
宋道士道:“原來如此,吳善信可謂是明曉事理,不怕吳善信笑話,貧道其實也頗為思念家鄉,今就受吳善信所托,回宋國走一趟,順便已解相思之苦。不過這香火,你可不能斷。還請吳善信幫我照看數月。”
吳華笑到:“這是自然,不過道長何日出發?”
宋道士思量後道:“貧道還有些事需要處理,三日後貧道就啟程吧。”
吳華抱拳答謝道:“那就勞煩道長了。”
宋道士笑到:“還的感謝吳善信解我思鄉之苦。”
隨後,便於宋道士辭別,並約定三日之後,吳華前來給吳道士送行。
吳華騎上快馬,隨即回到長安城中,轉眼間,便到了將軍府。吳華下了快馬,走進府內,就見吳伯迎上來神色有些急迫道:“少爺,有緊急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