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曆史為名(1 / 2)

對於代剛所說,吳華還真想不出應答之語。正如代剛所說,在利益方麵皇室與毛家無一不想拉攏代家。而如今新皇登基,雖是皇室,但有誰知道皇室的底蘊是否有毛家這同大唐一起共存的大家族強?

大唐皇室不可沒有毛家,但毛家可以沒有大唐皇室。而代家如今並未表態,就像是個香餑餑,皇室與毛家都想拿到自己手裏。更別提吳華,或許在百姓看來是軍神之子,可是在底蘊足夠的代家和毛家來看,還不值一提。

吳華也曾想過用忠義說動代剛,代剛卻像要知道吳華的說辭,提前把忠義二字說了出來。代剛見吳華不答話。歎了口氣說道:“忠義忠義。說起先祖代建,讓尋常百姓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忠肝義膽。你以為代家就真的很風光?自唐太宗死後,每一位皇帝都在暗自打壓代家,鞏固皇室力量,而所謂代家與毛家一文一武,其實也是帝王的帝王之術。不可能一家獨大,必須有人牽製另一個家族。你可知大唐在唐建宗期間差點滅國是為何?”

吳華道:“那時學生還小,聽聞是大唐那年蝗災泛濫,糧食收獲不足一成,百姓食不果腹,軍隊吃不飽自然沒有戰力。隨後宋,明兩國便發起了戰爭。”

“蝗災泛濫?哼!”代剛聞此冷哼一聲道,“倘若真是蝗災,堂堂大唐會沒有治蝗災之法?不是不能治理,而是根本沒有人去治理。因為那時,唐建宗李閥一心打壓代、毛兩家。人力,物力,財力所有都耗費都在我們兩家身上。所以蝗災後,皇室根本沒有能力去賑災。而宋明兩國得知這個消息,自然是舉兵壓境。而且戰爭爆發後,唐建宗還一心想要打壓代,毛兩家。直到大唐江山少去三分之一才突然醒悟,內鬥才停止,但是李閥根本不相信我們代家還有毛家,所以才有你父親的聲名鵲起。不過也虧你父親有才華,領兵如神,不然早已身首異處,哪裏來的如今骨入將墳?不過最可笑的依舊是唐建宗李閥,當初大戰,出力的依舊是代家和毛家,皇室卻是巋然不動。你以為如今毛道之想造反,是無緣無故的麼?有壓迫自然有反抗。”

吳華聽到這一段密史,這才明了當時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也對李閥有了新的認識,原本以為隻是個昏君,沒想到還是個野心極大的昏君。

這時吳華突然道:“那李閥如此,豈不是我父親的死根本不是他聽信讒言!而是他早有如此打算!”

代剛看了吳華一眼道:“不錯,那時你父親捷報連連,頓時名滿天下。大唐人無一不驕傲,就連我也對你父親的本事感到折服。你父親的名望就這樣傳播開來,宋明兩國卻是擔憂,因為當時兩國無人能阻擋你父親的鐵騎。不過,還有一人擔憂。那便是唐建宗李閥!當時李閥對付代,毛兩家已經乏力。如果當時在出現一個吳家。平衡就會打破,李閥自然不會讓這種局麵出現。至於聽信讒言,不過是他杜撰出來的借口。要知道你父親當時的威望在唐人心中達到了極致,有誰敢說你父親壞話,必定會被當時的百姓唾棄而死。而李閥隻能自己杜撰出謀反的理由,才能處置你父親。當時所有百姓聽到這個消息,無不痛哭,他們不知道你父親是否密謀造反,他們隻知你父親是守護他們,守護大唐的軍神。”

吳華臉色變得有些鐵青,詢問到:“代先生,照你所說,我父親當時手中有軍隊,又有威望,他如何不反抗?”

代剛看了吳華一眼道:“這就是你先前提到的忠義二字。倘若抗旨,便是坐定了謀反的罪名。而你父親是忠義之人,自然不願做如此之行。不過,最終卻是依舊落的身首異處的下場。其實李閥當時本想將你吳家滿門抄斬,幸虧你父親讓李閥在眾朝廷大臣麵前立下不涉及家人的聖旨,你才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