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回大唐(1 / 2)

大唐貞義三年,唐義宗李義已登基三年,這三年來大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而李義更是穩坐朝綱,輕徭付稅,大唐可謂是蒸蒸日上。

大唐皇宮禦書房內,李義正聚精會神的批閱著奏折。

“啟稟皇上,太師珩與求見。”有公公忽然輕聲細語的稟報李義。

李義放下奏折道:“太師要見朕,讓他進來便是,不必稟報。”

“是。”那公公應聲退下,然後禦書房在便走進一四十歲出頭的中年人。

那人見李義也不跪,隻是行禮道:“臣珩與參見皇上。”

李義走下龍椅,扶起珩與道:“太師不必拘禮,這禦書房隻有你我二人,這繁冗縟節,還是去掉的好。”

珩與一笑,然後道:“啟稟皇上,如今又是書院學子離開書院之際,皇上應派人招攬才子佳人,這讓才能使大唐鼎盛。”

聽珩與如此一說,李義才一陣恍惚,三年,時間飛逝,這麼快就三年了。而吳華,也離開三年。這麼說來,吳華是不是快回長安,然後與我一起,共築大唐!不過……

李義猛的回神,然後道:“太師也是書院之人,當初太師被朕招攬,才發現太師胸中驚世才華,朕相信此屆學生中也有如同大師一樣的大才,這事,就交與太師你去辦,不論錢財,朕全力支持,一定要招攬到書院的才俊。”

珩與拜謝道:“遵旨,臣告退。”

珩與離開,而那先前稟報的公公卻到李義身邊道:“皇上,這三年一過,那不是您的好兄弟吳華就該回來了麼?到時候你兄弟二人齊心協力,大唐一定會繁榮昌盛啊!”

李義聞此也是一笑道:“鄒公公所言極是,這樣,你派人在將軍府日夜等候,吳華一回來,立馬通知朕!朕要親自去見他!”

鄒公公此時臉上卻有些擔憂道:“不過皇上,那件事你準備如何和吳華解釋呢?”

李義忽然臉色一變,那件事,不知吳華回來知道後如何,李義一聲長歎。

鄒公公察言觀色的本事可強,常言伴君如伴虎,這看皇上臉色行事的本事一定要強過其他人,見李義變色,鄒公公急忙道:“皇上,奴才說錯了話,奴才這就掌嘴!”

說完鄒公公自己掌起自己的嘴,毫不留情。這苦肉計越真,那麼他受罰的概率也就最小,自己掌嘴,總比挨板子要好。

“好了,停下吧。此事也怨朕一時不查,等他回來,朕親自與他解釋便是。好了,你退下吧。”李義道。

“是。”鄒公公自然恭敬的退下。

而李義,看了看禦書房外,沉吟道:“吳華,你何時才會回來助我?”

說完,李義打起精神,又坐回龍椅之上,開始批閱奏折,仿佛剛才什麼也沒發生。

君明,則國明,君勤,則國勤,君強,則國強!而李義,便要做讓大唐鼎盛不衰的一國之君!

長安城內,酒樓客棧,街邊小攤,春華柳綠,繁榮依然。

“華哥哥,華哥哥。大唐好漂亮啊!”街道之上,一行三人,一男,一女,一丫頭還有一馬。這三人一馬,自然便是吳華,靈犀,還有慕容青青,而那馬,便是唐騅向陽。

剛到大唐邊境,吳華便遵守與向陽之約,準備讓向陽重回自然,享受做為馬奔跑的樂趣。

向陽倒是很瀟灑的在一片曠野之上狂奔數裏,然後吳華欲離去,卻見向陽馬不停蹄的跑到自己身邊,然後神氣的看著吳華,那意思很明顯就是四個字:我跟你走。

吳華笑笑,摸摸向陽的馬首,無言,卻勝有言。

吳華遠征東瀛,曆經兩年。這一共三年時間,吳華已離大唐三年,已離長安三年。今日重回長安,當真別有情懷。

立於故鄉之地,聞故鄉之息,聽故鄉之樂,身邊有親人與家人,吳華喜由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