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前車水馬龍的景象已經持續三日,然後才漸漸恢複正常,偶而有人去敲門,去討請帖。
這三日,拿到請帖的自然是高興的等著將軍府的晚宴,沒拿到請帖的隻能捶胸懊惱。但沒有人想過吳華這樣做是為什麼。
一個普通的晚宴,卻因為舉辦的地方舉辦人不同,而變得不普通。而且這次拿到請帖的人,上到官員,下到普通百姓,這身份懸殊,竟都能入的將軍府的大門,倒真是讓人奇怪。
別人或許不解,吳華他們可清楚這目的是如何。
“老吳,這次晚宴共有多少人?”吳華隻負責給請帖,至於有多少人,他可沒統計過,這些事自然要問做這些事的人。
老吳翻閱著一本冊子,在仔細校對之後才回答道:“此次晚宴共有四百一十三人。除去官員,商人,最多的是民間各行好手,共計一百二十人。”
吳華點頭道:“這一百二十人,俗話說高手在民間,能拉攏便拉攏,不過不要強求,這些人身懷絕技卻默默無聞,不管如何,以禮相待。”
老吳也是點頭道:“也虧少爺想的這麼個主意,那鐵匠安排的恰到好處。這拋磚引玉,引出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才,少爺這可是不拘一格收人才啊。”
吳華微微一笑道:“不單單讀書,做官,名滿天下才算人才。打鐵打的好,種田產量高這些都是人才,挖掘各行各業的人才,征得他們同意,然後把他們的方法推廣,這對大唐來說是好事。”
一個人種田糧食產量高對大唐來說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把這個人的方法,因地製宜的推廣開,從一個人,變成十人,百人,千人,萬人。這糧食產量可能增加不少,這也就是吳華為什麼會對各行各業的人發出請帖的原因。
老吳此時忽然問道:“少爺,那這百工堂之事我便去啟奏皇上。相信皇上也會支持。”
吳華嗯了一聲,這百工堂,便是為這些民間各行各業的好手所設,隻要他們願意傳授自己的絕活,便能夠按月領取由朝廷發的餉銀。倘若表現特別突出,還能夠得到朝廷的認證,以及翟不菲的錢財。
這對大唐來說,是一件好事。
“那晚宴可準備的妥當?四百餘人,這事要辦的體麵,可不能丟了將軍府的臉麵。”吳華詢問起晚宴的事宜,顯然對此事極為上心,除了百工堂之事,最大的事還是雨濛與李義。這可不能有閃失。
老吳回答道:“少爺放心,一切安排妥當。黃鶴樓主動找上門,願意包攬一切,倒省了些麻煩。”
吳華笑道:“黃鶴樓,這天下第一樓,果真聰明,這次黃鶴樓又借將軍府的名號,名望恐怕是更上一層樓。不是誰都有資格辦將軍府的晚宴,恐怕也隻有黃鶴樓有此本事。”
天色漸晚,將軍府安然無恙。不過有人影卻在將軍府門口徘徊,敲門也不是,不敲門也不是。而且看起來心事重重。
將軍府雖然已經閉門,但是周圍依舊有暗哨,是老孫所訓練的黑狼隱,發現將軍府門外有人異常,便從偏門進了將軍府,像吳華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