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山姆大叔”領銜韓戰(1 / 2)

105小時。美國參議院以70比0的投票結果批準了總統幹涉朝鮮的議案。雖然杜魯門總統嬴得了國會的支持,但它卻不願意象憲法所要求的那樣,提請國會把朝鮮衝突宣布為一場戰爭,而他十分樂意把這場衝突看做是一次“警察行動”。這樣杜魯門便開創了一個令人遺憾的先例,即避免由國會正式宣戰,以此來消除並縮小美國軍事行動產生的不良影響。此法一直為後來的每一位美國總統所借用和遵循。

123小時。根據杜魯門的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發出第84681號命令,其要點是:(1)授權麥克阿瑟在朝鮮使用地麵部隊,但目標是保障遠離戰區的釜山的港口、飛機場和交通設施。(2)準許動員海軍和空軍在遠東的全部力量打擊三八線以北的一切軍事目標,但要“特別注意,在朝鮮的行動應清楚地止於滿洲和蘇聯邊境”。(3)“如果蘇聯部隊積極攻擊我們在朝鮮的作戰行動,你部可自衛但不能采取使形勢惡化的行動,並應向華盛頓報告情況”。

這一天,美國的行動公開地又進了一步。海軍和空軍出動的目的已經不僅是保護美國平民的撤離,而且要打擊朝鮮的軍事目標,特別是把三八線以北的軍事目標也包括了進去,盡管麥克阿瑟24小時前已先期實施,美國政府的態度已昭然若揭。另外,美國還決定將地麵部隊投入朝鮮,雖然隻是保護性的,但這距離真正地全麵加入戰鬥,隻有一步之遙。同時,還預測到蘇聯軍隊參戰的可能性,對中國軍隊參戰,美國人連想都不會想。

124小時。中國最高領導人和周恩來總理共同簽署,由中央複員委員會下達了《軍委、政務院關於1950年複員工作的決定》,正式開始了中國規模最大的一次複員工作。不過有人提出建議,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是否停止複員轉入戰備,但周恩來態度十分明確地指示,對“朝鮮戰場的情況,總參謀部、外交部要密切加以注視”,而“複員工作仍按原計劃進行”。周恩來與海軍司令肖勁光談話時說:形勢變化給我們打台灣增添了麻煩,因為有美國在台灣擋著。目前,我們在外交上要譴責美帝國主義侵略台灣,幹涉中國內政;在軍事上陸軍繼續複員,加強海、空軍建設,推遲解放台灣的時間。堅持“懼無依據、喜不麻木”的態度,可見在戰爭爆發之初,中國領導人的注意力還沒有轉移到朝鮮問題上來。

125小時。大田—韓國臨時首都,國防部長申性模叫來秘書長,交給他一封兩層信封的信,“這是非常重要的信件,一定要親手交給蔡總長。”申東雨接命後,乘吉普車前往水原,找到了蔡秉徳,將信交給了他。因為申性模交代是重要信件,在蔡秉徳打開手裏的信的時候,秘書長不時偷窺。信封上署有申性模的名字,打開信封,裏麵還是一個信封,是有李承晚署名的總統專用信封。原來是解職通知,蔡秉徳默然的看完解職信,又默然的交還給秘書長,秘書長接過信放好,鄭重的向蔡秉徳敬了個禮,告辭了。李承晚的親筆解職信雖然沒有說明繼任者是誰,但這個人已經定下來了。他就是在美國參謀學院學習的原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出身的丁一權準將。

127小時。金日成向蘇聯要求提供武器、彈藥、器材和物資。其中各種子彈6768萬發、各種炮彈66萬發、手榴彈40萬枚、航空機槍彈282萬發及鏈環282個、各種電台840台、電報機69台、電話機3070部、各種飛機配件155套(部)、飛機潤滑油8噸、渦輪機油15噸和自動手槍5000支。

128小時。正是午夜1時,五角大樓收到了麥克阿瑟發出的一份洋洋2000字的電報。電報說韓國部隊已“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目前能夠堅守漢城以南戰線的唯一希望“是在朝鮮作戰區域投入美國地麵部隊”。麥克阿瑟建議立刻派遣一支約2000人的部隊,隨後再從日本抽調兩個師的兵力,供初期的反攻使用。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將軍被五角大樓的值日官從床上喚醒後,匆匆趕到辦公室。他立即與麥克阿瑟直接進行了電傳打字會商。麥克阿瑟要求立即對他的建議給予答複,並再次強調前線急需美國軍隊的援助。柯林斯隻得又喚醒陸軍部長佩斯。佩斯答應向總統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