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體的聲音
日本不僅全力保障聯合國軍在朝鮮作戰,而且,日本的媒體十分熱衷於報道朝鮮戰事。
9月1日,日本《朝日新聞》四欄標題:艾奇遜聲明突破三八線由聯合國最後決定。內容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的聲明:‘是否越過三八線,由聯合國做出最後決定吧。’”
9月10日,日本《朝日新聞》報道了聯合國秘書長的談話,他說:“隻有安理會才能決定是否越過三八線。”
9月12日。日本《朝日新聞》又刊載了與艾奇遜長官前次聲明相同的聲明。
9月25日。日本《朝日新聞》在頭版中央以五欄加花框的“注視三八線的朝鮮人”的標題報道,對聯合國軍是否越過三八線進行了正反兩方麵的分析。從此以後,日本的各種宣傳工具不斷起哄,圍繞著這個問題連日進行了報道。
麵對是否越過三八線實施北進,各國態度不同,想法各異。
韓國——堅決實施北進;9月19日,李承晚在釜山舉行的群眾集會上宣布說:“我們必須推進至滿洲邊境,直到我們國家沒有一個敵軍士兵為止。”
美國——主張北進占絕對多數(美國擔心蘇聯和中國介入的時機有兩個,即8月上旬聯合國軍眼看就要從釜山防禦圈被趕下朝鮮海峽的時候,另一個是仁川登陸的時候);
西歐各國——同意北進。
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泛太平洋各國——讚同北進。
中國——反對北進。9月23日,中國宣布:為了挽救祖國的危機,參加過曆次中國革命戰爭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朝鮮人官兵已經回國。“中國人民將永遠站在朝鮮人民一邊”。9月25日,新華社報道:“美機向安東飛機場投下了12枚炸彈”。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將軍請印度駐華大使轉告美國:“中國不會對美國越過三八線置之不理”,並於9月30日公開發表。10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表示“萬一帝國主義侵入鄰國的領土,中國人民決不會袖手旁觀”。但是美國和聯合國認為這隻是中國象征性的表態,都不相信“東亞病夫”——中國會出兵。
蘇聯——反對北進。
印度——反對北進。
(二)腦中的“癌細胞”
9月27日,經過美國總統杜魯門批準,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第81/1號文件的精神,向麥克阿瑟正式下達在三八線以北地區實施軍事行動的第92801號指令。當天,美參謀長聯席會議向麥克阿瑟將軍複電明確“聯合國軍總司令官的任務是,摧毀朝鮮的武裝力量,可能的話在朝鮮建立統一的民主國家。為達此目的,你可以指揮在朝鮮的三八線以北進行地麵作戰。”執行此項訓令還有以下限製:隻限於在肯定沒有中國的大部隊或蘇聯軍隊進入朝鮮,或者沒有表明要進入的情況下。但是應看到,蘇聯和中國介入的可能性很大。要特別注意收集情報資料,如有這種征候,望立即報告。非韓國軍隊,不準向中朝邊境或朝鮮東北部地區進攻。迅速製定進攻朝鮮的計劃,報請參謀長聯席會議批準。(聯參電第92975號)
美國戰史說:“麥克阿瑟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根本就沒有製定一個在仁川勝利的基礎上再接再厲的計劃。……沒有詳細考慮在仁川登陸後接著幹什麼。……應該在仁川登陸之前,而不是之後,做出是否跨過三八線的決定。……如果早在仁川登陸前做出到收兵三八線的政治決定,那麼,便可以提前製定計劃,在三八線以南,把朝鮮幸存的部隊最大限度地一網打盡。”“就麥克阿瑟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職責而言,沒有利用美軍在漢城戰略位置上的絕對優勢,向東海岸迅速推進,以完成對朝鮮軍隊的包圍,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這也預示著麥克阿瑟頭腦中出現了“癌細胞”。
實際上,客觀上講美軍對仁川登陸作戰的後果並沒有一個準確實際的預測,他們還認為朝鮮人民軍很強大,釜山反攻一直難以奏效,聯合國軍將在韓國進行一場艱苦的圍殲戰,而實際上,朝鮮人民軍已是強弩之末,沒有多長時間就潰敗了,這是麥克阿瑟和參謀長聯席會議未預料到的。但無論如何,美軍對仁川登陸後的作戰行動沒有深遠的考慮和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