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爭功,殺向平壤(1 / 3)

(一)讓美國佬先走

10月5日,美第1軍在大田召開師級軍事主官會議,部署進攻平壤事宜。當韓第1師師長聽到韓軍的任務隻是掃清後方殘敵時,非常不滿意,強烈要求參加第一線作戰,美軍認為韓軍一個師隻有60-70輛汽車,而美軍一個師則配備數百輛汽車,韓軍跟不上。白善燁師長強調作為韓國的將軍,我的老家又在平壤,我理所當然要衝在最前麵。我們雖然沒有足夠的軍車,但我的戰士們可以日夜兼程徒步行軍。而且韓國地地貌以山地為主,道路狀況惡劣,韓軍有自己的優勢。最後,美第1軍軍長同意了韓1師的建議,並確定了如下決心“首先以全力圍殲開城北部地域之敵,爾後以平壤為目標實施追擊”。第1騎兵師配屬英第27旅對開城正麵的邊境陣地實施多點突破,擬將當麵之敵殲滅在金川附近。第24師(欠第5團戰鬥群,他擔任集團軍總預備隊)以一部兵力掩護第1騎兵師的左翼,主力沿公路躍進,準備隨時超越第1騎兵師向北實施攻擊。韓國第1師在高浪浦裏正麵突破陣地,經市邊裏向尾隨洞突進。此時,朝鮮人民軍的防禦的大體部署是:開城北部—人民軍第19師;開城東北部—人民軍第27師;禮成江以西地域—人民軍第43師;高浪浦裏方麵—人民軍第17裝甲師一部。

10月8日,第1騎兵師的第5、第8騎兵團分別向三八線北側派出連規模的分隊,偵察當麵的敵情地形。10月9日9時,第1騎兵師發起進攻。其中,第8騎兵團沿開城—金川公路正麵進攻,把敵人牽製在正麵。由於公路上到處都有敷設的地雷,該團前進十分緩慢,到12日晨進攻速度每天不超過2公裏。第5騎兵團向開城東北側進攻,經華藏山西麓向北隅前進,向左突進至金川北側,包圍敵人。該團進展順利,10日晨越過三八線,11日在華藏山北麓的179、175及174高地遭到人民軍的阻擊,12日該團展開全部兵力奪占了三個高地。配屬第1騎兵師和英27旅在第5騎兵團後跟進,然後經天摩山係進至金川東側,包圍金川附近之敵。第7騎兵團渡過禮成江,經白川突進至汗浦裏,切斷敵人的退路。該團渡江後於11日下午奪取白川,12日晨到達汗浦裏,切斷了人民軍的退路,準備伏擊人民軍。這時,美軍的飛機卻來了,無論怎樣擺識別布板,怎麼發信號,飛機也不停止攻擊。因為在此之前,人民軍也曾擺識別布板,搞的美空軍無所適從,美飛機“吸取教訓”把全部彈藥用盡之後才得意地返航。

10月10日,韓國第3師和首都師進入元山,這離他們跨過三八線還不足兩個星期。第二天晚上,該市就為聯合國軍所控製。首都師繼續北進,第3師則留在元山,準備迎接阿爾蒙德的美第10軍。然而,此時美還在仁川裝船待運。如果等到第10軍海運到元山,還不知到什麼時候,前途莫測,其結果是應驗了中國的一句老話:“黃瓜菜都涼了”。

韓國第1師於11日晨發起進攻,突破了高浪浦裏正麵的人民軍邊境陣地,並沿沙尾川河穀向人民軍第17裝甲師一部展開追擊,但是,進展十分緩慢,一天隻推進了5公裏,師長甚至失去了信心,照這個速度,猴年馬月才能打到平壤。此時,配屬韓1師美軍炮兵指揮官建議師長向軍長申請一個坦克連,采取以裝甲兵為開路先鋒,結合步兵、炮兵、工兵和空中支援,快速向敵軍陣地縱深推進,這也就是所謂的“巴頓進攻戰術”。韓軍要求得以滿足,20多輛M-26坦克來到了韓1師,韓軍士氣大振,迅速展開配合訓練,白師長乘坐第一輛坦克指揮作戰,在空中和地麵火力掩護下,韓軍進展順利。12日傍晚韓軍到達北隅附近,發現第5騎兵團正與北隅的人民軍激戰,韓國第1師立即投入戰鬥,並協同第5騎兵團占領了北隅。但是,在此發生了誰先北進的問題。韓第1師師長認為:“美軍是擅自進入我師的作戰區域的,從總的戰況看也應由我師首先北進”。但是,第5騎兵團認為:“我團早兩天發起進攻,因而可能比韓國第1師先通過北隅的交叉點”,按計劃是可以進入該師的作戰區域,隻是由於地形險要和遇到了意外抵抗,所以比計劃晚了一些。這個先後順序的調整,將直接關係到下一步的榮譽,在急於成功的戰場上是很難協調的。美第5騎兵團堅持自己的主張,沒有商量的餘地,韓國第1師師長隻好讓步,心情十分沮喪。不過,這更激發了韓1師的鬥誌,師長象發泄積憤似地組織韓國部隊日夜兼程勇往直前,特別是美軍配屬的坦克發揮了重要作用,韓1師後來終於捷足先登——取得了第一個進入平壤的榮譽。

(二)懵懵懂懂攻金川

由於聯合國軍使用的地圖是日本在明治(1868-1912)和大正(1912-1925)時代繪製的,所以特別是道路網很不準確,於是,美軍就依靠航空偵察查明道路。英27旅的進攻路線是根據美軍航空偵察軍官提供的道路確定的,不知是航空偵察的問題,還是確定路線的錯誤,總之,實際這條道路比牛車道還差,而且是一條山間死路。因此,英27旅前衛營認為走錯了路,順著類似的道路無論怎樣翻來覆去地走,都是碰到山麓而走不通。這樣,英國旅在天摩山中東闖西蕩,搞得疲憊不堪,最後成了金川戰鬥中的散兵遊勇。

10月12日,美國中央情報局提出兩份報告,一份報告題為“關於蘇聯軍事幹預朝鮮可能性的報告”,另一份報告題為“關於中國幹預朝鮮可能性的的報告”。這兩份報告經過分析後的結論是:蘇聯領導人無法保證蘇聯軍隊與美國軍隊的作戰隻限於朝鮮或遠東,其結果可能引起與美國的全球戰爭。因此,除非蘇聯已經決定世界大戰,否則蘇聯軍隊幹預朝鮮戰爭的可能性很小。中國人仍有可能全麵幹預朝鮮戰爭,但除非有蘇聯的海空軍支援,否則這種行動不會在1950年出現。

12日傍晚,美第1軍完成了對金川的包圍。為全殲人民軍防守部隊,美第1軍將第9軍的坦克、炮兵各1個營集中使用於金川方向,企圖一天結束戰鬥。13日,美軍展開了猛烈進攻。第8騎兵團在正麵攻擊,付出重大的犧牲才奪取的陣地一角,後又被人民軍反衝擊奪回,陣地反複易手。蘇式T—34與美式M-26潘興坦克出現一對一的單車較量,甚至還邊射擊邊撞擊。第7騎兵團在空軍的協同下對人民軍向北撤退的1000餘人及乘坐的載重汽車、牛車予以伏擊,殺傷500人,抓獲201人,其餘逃往山中。第5騎兵團仍在峽穀中唯一的一條布滿地雷的道路上緩慢前進,接著又在兩穀裏附近的山峽中遭到人民軍的伏擊,傍晚到達金川東側高地,居高臨下看到金川有成群結隊的朝鮮人民軍的部隊。當夜,該團發起夜間進攻,占領了金川。韓國第1師奪取交通要衝市邊裏,接著沿山路向遂安推進。

14日拂曉,美第5騎兵團奉師長之命,分別向南和向北實施攻擊,與第7、第8騎兵團夾擊防守和退卻的人民軍,中午時分實現了會合,人民軍逃散到天摩山中,重裝備全部丟棄。為時6天的金川作戰結束。

為了加快推進速度,減少途中朝鮮人的抵抗,聯合國軍再度啟用年輕的海軍上尉尤金·克拉克,他在仁川登陸前的情報工作中表現極為出色。克拉克此次執行任務有三項:一是在朝鮮西海岸沿海找到並精確標定布雷活動的中心;二是搜集關於鴨綠江地區事態發展的準確情報,側重點是中國人的活動;三是繳獲任何有助於聯合國軍事行動的裝備。15日,克拉克與150名韓國遊擊隊員(其中4名為婦女)乘小艇離開仁川。一個由5人組成的特工組在第一天晚上就登陸,他們偵察了平壤,調查了朝鮮人民軍的實力,並標出了防禦據點。第二天夜裏,克拉克的遊擊隊更為大膽。20名隻裝備著手榴彈的遊擊隊員,在夜幕的掩護下登上了海岸,在朝鮮人民軍的鼻子底下走村串戶。描述了聯合國軍兵強馬壯,勢不可擋,仁川戰禍橫溢、死傷慘重的景象,特別是女特工人員大顯神通,她們可以直接與農婦們談話,許多平民由於害怕都逃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