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燃燒的閘門
在美軍遭受磨難之時,中國誌願軍指揮官彭德懷的通話到了113師的指揮所,他問師政委於敬山:“敵人全退下來了,一齊擁向你們的方向,你們到底卡得住卡不住?”於敬山回答:“我們卡得住!”
在龍源裏阻擊的是第38軍113師337團三連,從這個連隊正麵攻擊的除了美2師的部隊之外,還有美第25師和英軍27旅。三連的中國士兵依靠陣地上堅硬的岩石地形,吃著用繳獲來的黃油和麵粉烙的餅,誓死不後退一步。為了打通這條路,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美軍出動了上百架飛機,整個龍源裏陣地上山搖地動,坦克炮、榴彈炮、迫擊炮和航空炸彈把陣地上堅硬的岩石整個“翻耕”了數遍,對自己的火力十分迷信的美國士兵對中國人能在這樣的轟炸中活下來的本領油然生出一種敬畏的“宗教情緒”。30日15時337團的官兵聽說北援的敵人占領了一排的前沿陣地時,三連連長張友喜帶著十名士兵立即向敵人發起進攻,用刺刀把敵人壓了回去。屢次失敗的美軍居然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讓自己的士兵偽裝投降。一夥美軍坐在汽車上舉起白旗,示意投降。於是中國士兵派人下去接受投降,結果當中國士兵走近了的時候,汽車上的美國士兵突然開火,然後汽車開動迅速逃跑。美國士兵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法恰恰讓中國士兵樹立起了同仇敵愾的信念,中國人性格中的這種激情一旦被激發起來,他們會變得更加凶猛頑強。三連的陣地始終處在美軍的南北夾擊之中,南逃的美軍和北上增援的聯軍有時幾乎已經“會師”。戰後美第2師的軍官回憶道:“我們甚至看見了增援而來的坦克上的白色星星。”但是,在三連打到全連官兵所剩無幾、彈藥已經用盡的情況下,南北兩邊的美軍相隔一公裏始終沒能會合。龍源裏的“閘門”不斷在“燃燒”,但卻始終緊緊地關閉著,誌願軍總部為3連榮記集體特等功一次,授“二級英雄連”稱號。與3連並肩戰鬥的1連2排,在排長郭忠田、副排長孫陵海指揮下,以靈活的戰術,勇猛的動作,在友鄰配合下,創造了殲敵200餘人,繳獲火炮6門,汽車58輛,而自己無一傷亡的傑出戰例。該排被誌願軍總部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稱號,郭忠田榮立特等功,獲“一級英雄”稱號。
中國戰史說:美英軍在大量飛機、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南北夾擊,向誌願軍第113師三所裏、龍源裏陣地猛攻。誌願軍在龍源裏地區擔任阻擊任務的部隊隻有4個營,但官兵們以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頑強戰鬥,頂住了美英軍潮水般的輪番進攻,牢牢地守住了陣地,使南撤和北援之敵相隔不到1公裏,卻隻能相望麵不能會合,徹底粉碎了美第2師由此處向順川突圍的企圖。誌願軍第38軍主力及時趕到,於30日晨占領龍源裏西北龍興裏、雙龍裏地區,將南撤的美第2師和土耳其旅攔腰截成數段,與敵展開了激戰。
戰鬥是激烈的,犧牲也是巨大的。關英華,是誌願軍第38軍文工團員,他回憶說,他們十幾個小兵在第一、二次戰役被臨時安排到野戰醫院當護理員。在軍隅裏以東的飛虎山戰鬥中,最多的時候他一個人要護理20多個傷員。二次戰役開始後,隨113師搶占三所裏,戰鬥打響後,護理人數一下子就達到20多個傷員。第二天傷員又大量增多,而且大都是被敵人扔下的汽油彈燒傷的重傷員,身上、雙手和頭部都裹上了白紗布,臉上隻露出一張嘴,躺在稻草上一動也不動,他一個人一個晚上要護理70多個重傷員,給他們喂水、喂飯、喂藥,用罐頭盒或臉盆接屎接尿,幫助他們翻身、換帶血的藥棉。紗布不夠用,就把自己的棉被裏子拆下來,到冰水的小溪邊洗幹淨,撕成一條條給傷員裹傷口。可見敵我雙方的傷亡都很大。
(二)血肉橫飛的鬆骨峰
鬆骨峰,朝鮮西部的一個極其普通半土半石的小山頭,它位於龍源裏的東北,與三所裏、龍源裏形成鼎足之勢。它北通軍隅裏,西北可達價川。其主峰標高288.7米,從山頂往東延伸到書堂站無名高地,山腳下就是公路,公路東側有南北鐵路一條,緊貼鐵路是一條小河。1950年11月30日,是這個叫做鬆骨峰的地方血肉橫飛的日子。
堅守鬆骨峰的中國軍隊是第38軍112師的335團,團長是剛打完飛虎山阻擊戰的範天恩。當第一次戰役快要結束的時候,335團依舊還在執行“誘敵深入”的任務。這個團的官兵在範天恩團長的率領下,在飛虎山對北進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頑強的阻擊,之後他們邊打邊撤,當軍主力已經開始攻擊德川時,335團還在距離德川100多公裏遠的花坪站阻擊北進的一股美軍。第二次戰役發起以後,當天晚上,範天恩接到新的命令,命令僅有一句話:向當麵之敵發起攻擊。這時,與師裏聯係的電台壞了,範天恩立即在地圖上找前進的路線,決定就朝那個叫做新興裏的地方打。這時,第40軍的一個參謀找到他,說是來接335團陣地的,從第40軍指揮員的口中,範天恩才知道第二次戰役第38軍打的是德川。範天恩覺得跟著第40軍,肯定沒有什麼真正的仗打,不如追自己的軍主力去。決定之後,335團全團進行了輕裝,除了戰鬥必需的東西外,其他的裝備全藏在一個小山溝裏,派一個班看守。範天恩計算一天走60公裏,兩天就可追上主力。
335團沒有向導,全靠一張地圖和一個指北針,他們在天寒地凍中開始了翻山越嶺的艱難行軍。目標隻有一個:追上主力,爭取趕上仗打。走了兩夜,到達距離德川還有十幾公裏的一個小山村時,包括範天恩在內全團官兵實在走不動了,範天恩命令一個參謀帶人去偵察主力部隊的方位,同時讓部隊在村子裏休息一下。警衛人員在尋找可以防空的地方的時候,意外地在一個菜窖裏發現了十幾名韓國兵,隨即進行審問。俘虜交待,他們是守衛德川的,誌願軍已打下德川向前開進了。不久,外出偵察的參謀回來了,說主力已經向戛日嶺前進了。範天恩立即命令部隊繼續追趕。在戛日嶺附近,335團終於追上了剛剛打下戛日嶺的軍主力,範天思還順便從躺在公路上的美軍汽車裏弄到一部電台。這時,112師師長楊大易正接到軍的指令,讓他們立即占領鬆骨峰。師長正苦於手上已沒有可以調動的部隊了,看見335團來了,楊大易高興之極地叫道:“真是天兵天將!”楊大易給範天恩的命令是:直插鬆骨峰,在那裏把南逃的美軍堵住。
範天恩帶著他極度疲憊的士兵,立即向鬆骨峰急速前進。在漆黑的夜晚,335團衝破美軍的炮火封鎖,在書堂站一帶展開了部隊。範天恩命令一營占領鬆骨峰。一營先頭連是三連。三連在天亮的時候爬上了鬆骨峰,還沒有來得及修工事,大批的美軍就順著公路如潮水般湧來了,蜂擁南撤的部隊就是從軍隅裏退下來的美軍第2師。麵對公路上一眼望不到邊的美軍,經過幾天行軍的三連士兵們立即把饑餓和疲勞忘得精光。三連最前沿的是八班。在美軍距八班陣地隻有20米距離的時候,八班的機槍手楊文明首先開火,立即把第一輛汽車打著了。槍聲一響,排長王建候帶領五個士兵衝上了公路,火箭筒射手抵近向坦克射擊,手榴彈同時飛向汽車。這時,五班的爆破組也把第二輛坦克打著了,汽車和坦克堵塞了公路,車上的美軍士兵調頭往回跑。片刻之後,美軍組織起向鬆骨峰的攻擊。他們要想活著就必須打開鬆骨峰的通路。朝鮮戰爭中一場最慘烈的戰鬥就這樣開始了。
(三)用子彈止血
戰鬥打響之後,335團團長範天恩擔心陣地上的工事還沒有修,士兵會傷亡很大,就打開步話機向一營喊話,結果步話機中響著的全是英語,那邊的美軍指揮官正吵成一團。範天恩隻好命令二營用機槍火力支援一營三連的方向,以減輕前沿的壓力。一營營長王宿啟更為三連是否能在那個緊靠公路、沒有任何依靠的山包上頂住敵人而焦灼不安,他命令在三連陣地左側的一連和右側的二連都上好刺刀。
美軍的第三次衝鋒開始了。這時是白天。美軍的飛機瘋了一般,擦著中國士兵的頭頂把大量的炸彈和燃燒彈投下來。美軍的火炮也瘋了,炮兵都知道,如果不突圍出去就全軍覆滅了,於是,炮彈密雨似的打在中國軍隊的陣地上。最前沿的三連陣地上彈片橫飛,大火熊熊。美軍士兵衝上來了。營長王宿啟立即命令左側的一連端著刺刀從側麵出擊,肉搏戰之後,美國士兵被刺刀逼下去,於是改為從三連的右側攻擊,但右側的二連也端著刺刀撲了上來。就這樣,三連在正麵頂,一連和二連在側麵支援。在刺刀的拚殺中,一、二連的傷亡巨大。美軍向鬆骨峰前沿攻擊的兵力還在成倍地增加。師長楊大易焦急地關注著三連的方向。他站在師指揮部的山頭上,看見從藥水洞到龍源裏的公路上全是美軍的汽車和坦克,多得根本看不到盡頭。
鬆骨峰,美軍第四次衝鋒開始了,也是誌願軍陣地上的大火燒得最猛烈的時候。美軍士兵已經衝上335團3連4班的陣地,4班的士兵們喊:“機槍!快打!”機槍由於槍管被燒彎,已不能射擊了。機槍手李玉民從戰友的屍體上拿起步槍向美國兵衝去。他的大腿被子彈穿了個洞,他用一顆子彈塞進傷口止血,然後就與敵人拚刺刀。四班的士兵們衝過來,美國兵扔下他就跑。眼睛看不見的三排長爬過來,要把李玉民背走,李玉民說:“你快去指揮,敵人又要da炮了!”這時候,第38軍軍長梁興初的電話來了,軍長在電話裏向範天恩發火,原因是偵察情報報告,在335團的防區,有四輛美軍炮車通過公路向南跑了。“給我追回來!記住,不許一個美軍南逃!”範天恩立即派三營的兩個連去追。為了殲滅四輛炮車在已經非常緊張的兵力中抽出兩個步兵連,這不是殺雞用牛刀嗎!不過,也可以看出中國軍隊要一個不剩地將美軍置於死地的決心。範天恩的兩個步兵連翻山越嶺抄近路,整整追了一天,最終把四輛美軍炮車追上並殲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