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下盜洞,薑哲腳下一滑,結實地坐在了地上。運動褲上沾滿了泥土。心中一緊,在這種地方坐了下來。本能的讓薑哲感到不安全或者遇到什麼。但是薑哲沒有大聲驚叫,而是立馬起身,掏出背包側麵的匕首,凝神觀看四周。先不說我們的薑哲野外生存素質掌握的怎麼樣,至少心理素質過關。身處非常環境,做到了耳聽八方,眼觀六路。
因為夜視眼的天賦,薑哲自然不需要像那夥盜墓賊一樣需要手電就能看清四周。薑哲所在的位置是一條通道,兩側是青石牆壁,這夥盜墓賊很是專業,盜洞剛好打在通道上。看來之前拿出戒尺找盜洞的黑袍人甚是不凡。
畢竟古墓是經不起摧殘,像這種一次性找準位置打下盜洞是再好不過,要是胡亂打洞,很有可能引起墓穴的坍塌。
前麵那黑袍人通過聞電鑽上泥土的行為,並沒有引起薑哲的注意,但是這卻是準確找到盜洞的重要因素。
盜墓講究望、聞、問、切。這黑袍人先前總共用了兩種手段聞和切就找到準確位置看來甚是了不得。
“聞”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歎。古墓屬於不同的年代墓內結構自然不盡相同,想要打好盜洞自然要好好籌謀一番。
“切”中醫術語,把脈的意思。用在盜墓一行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是指發現古墓之後,如何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準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
所以才有前麵黑袍人帶領眾人找山脊處尋找位置的舉動。
當然薑哲也不是對墓穴一無所知,準確的說是沒了解怎麼盜墓,但是對於墓的結構還是了解過的。至少知道漢墓的基本結構,前堂、後室、梓宮、便房、黃腸題奏(皇帝的墓叫黃腸題奏,大臣是不能使用的,但是也是有例外,漢代的霍光就被漢宣帝賜予了黃腸題奏)。
一般而言中前堂都會存放陪葬品。梓宮指的是棺材。便房是拜祭之人休息處(但也有學者認為是墓主人靈魂休息處)黃腸題奏為棺槨所在,即槨室,槨室為四周用柏木坊堆成的框型結構。黃腸是指黃心的柏木。題奏是指枋木的端頭皆指向內。
身處墓中的薑哲腦子開始暗中將自己知道的信息來核實眼前的墓地。但是此時的薑哲所能見到的就是一條通道。
看著兩個方向,薑哲犯了猶豫,到底往哪個方向?
黑暗的通道對於薑哲的夜視眼來說猶如白晝。稍微猶豫了一會,薑哲看了一眼通道的青石板鋪成的地麵。嘴角微微一笑。
借著青石板上灰塵因鞋靴踩踏而形成的淩亂腳印,薑哲找到了方向。想必這些腳印就是之前張達一夥留下的。確定了方向後,薑哲順著通道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去。這畢竟是在古墓內,薑哲不得不小心。
按照薑哲本來的知識麵,對於古墓的了解,這條通道應該是狹窄並且不是很長的那種。但是這個墓中的這條通道卻是很長,薑哲在古墓通道估摸著大約走了兩百多步數後終於來到古墓通道的盡頭。
一出通道視野瞬間開闊。映入薑哲眼前的是一個圓形空間。如果把通道比作圓的一個點,然後延長。剛好是這個圓的直徑。通道左右兩側是青石階梯,剛好可以下到整個空間的下麵。
薑哲還沒有來得及對這個空間的感慨,就被下方的打鬥所吸引。急忙找了石頭掩體,薑哲看向下麵。張達一夥和之前那個黑影人正在對峙。張達的四個壯漢手下,此時正躺在地下生死不知。看到此處,薑哲驚疑不定的下意識嘀咕了一句“我去,死人了”
墓穴下方張達一夥此時是脫了防毒麵具。周圍的的光亮足以讓對峙的雙方看清位置,而這光主要來自張達一夥帶來的熒光棒和頭上戴的頭燈。不過在即使沒有這些,薑哲依然是看得清楚。看到此處,薑哲也是摘下了防毒麵具。嚐試了呼吸一下。又重新將防風的絲巾係在臉上。不知為何到了此處,這古墓中空氣反而跟外麵無差別,端是神奇讓人詫異。
“閣下是何人”張達沉聲問道,剩下的四個黑袍人和張達圍住黑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