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隻能開到入山口,探險隊由八人組成,向導是一名三十五六歲叫袁崇文的村民,他背著繩索在前麵帶路,功夫了得,看他背著一捆索子氣昂昂走在前麵,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穿溪過澗,身輕如燕。兩名功夫極好的特警跟著向導走在前麵開路,再是鄉黨委書記袁定軍,廚師袁佛海,縣委書記餘德水,韓寶來由邱惠蓮護著走在最後麵。
他們走的是尚沒有開發的洞,舜皇山其實跟所謂七十二峰呈雁翅排列,怪不得說可以連通。舜皇峰處在居中位置,遠遠看去首尾相銜,山脊相連的;不是各自獨立,而是一脈相承,催生出一望無際的河穀平原。東安三鄉十三鎮,就在這七十二峰鬥折蛇行的拐彎抹角裏。每一鎮,每一鄉應該有一塊田垌。公路可以繞著山腰修,完全可以將鄉鎮全部串聯起來。如果真有村們傳說的地下河,那還有一條暗河可以互相貫通。
向導袁崇文帶著探險隊,從長滿灌木的朝天洞進入。什麼叫朝天洞,跟天坑差不多,四麵圓溜溜,下麵是幾十米深的山洞,洞壁是斧削的崖壁。袁定軍書記向當地村民借用了四條竹筏,先下去一個人,再用繩索把四條竹筏放下去,韓寶來用手機錄下了實況。不過,人下去也不是那麼艱難,當地老百姓自發鑿了石眼,在石眼裏塞進木棒,木棒搭上厚木板,形成天梯。隻是怕貴官有什麼意外,客人們腰上栓一根繩子,三個姓袁的就攀著木梯直接下去了。
直到洞窟底部,洞窟中央還有一個小山包,小山包上長滿灌木。邱惠蓮興奮叫了起來:“涼粉!”
“什麼涼粉?”韓寶來頗為詫異。
“這是涼粉。”袁佛海說,“可惜現在還沒成熟。不過,你要吃涼粉。當地老百姓家裏還存有幹貨。”
“哦。小時候大街小巷到處叫賣的涼粉,原來是這個東東。它是一種藤栽植物。”韓寶來拍了一張照片,多看了幾眼,頗為好奇。
“你們家鄉很多嗎?”
“嗯。”邱惠蓮美麗的眸子很明淨,點了點頭。
洞窟的偏西位置,豁開一個大缺口,形如圓拱形。洞口長滿荊棘斑茅草,袁崇文用柴刀砍一砍,其實也怕藏有蛇。你看他還要做法,將一根茅草與另一根茅草拉在一起,嘴裏念念有詞,然後打一個結。還要向蒼天拜上三拜。每個人都得拜,韓寶來和邱惠蓮也不例外。邱惠蓮很聽話,反而比韓寶來拜得還虔誠,她是信鬼神的!
然後,袁崇文四人在前麵拖著四條筏子往前麵走,後麵官員在後麵緊跟著。貓著腰往洞中走,行不多遠裏麵一片漆黑,大夥都弓腰束身跟著走,打著電棒照明。腳下麵很滑,雖然沒有水,但可以看出,這是過水的洞,起了苔蘚;隻是晴天,沒有山水。前麵拖著竹筏的聲音,嘩啦啦很響亮。
“到了,韓市長!”前麵的人衝著還在洞中摸索的官員喊,看來是給他們鼓勁的。“韓市長,這是一個內洞,很大,很深。我們一會兒,要從裏麵走,直接轉到河道中去。”
向導袁崇文用手電照著內洞給喘氣的韓市長看,韓寶來不由驚叫一聲:“好美啊!”手電光所到之處,這裏麵簡直就是一個水晶宮。光芒射在上麵,晶瑩剔透,當然不是水晶,而是千姿百態的石鍾乳、石筍,這可不是人工能造成的,長達幾億年的日積月累。
袁佛海說:“這裏麵就有石蛙了。”
“是的。水裏還有娃娃魚呢。這水質相當好,冰涼冰涼的。”袁崇文滔滔不絕地說,“韓市長,這個洞當年是三個獵人狩獵發現的。他們追一頭野豬,追到這裏怎麼沒看到了?後來他們三個人發現這裏有一個洞窟。開始不敢下去。後來,他們順著一條古藤下來,想把野豬扛上去。想盡了法子,搞不上去。最後,他們發現這裏有個暗洞,於是,麻著膽子往暗洞中走,想把野豬從暗洞拖出去。拖著、拖著,就發現這個內洞。走到這個洞裏,他們摸不清方向了。這個洞很深啊,他們點著一個火煤子,探來探去,這裏是石壁,那裏是石壁,搞癲他們了,結果拖著野豬不知走了多遠,怎麼也找不到出口。”
“他們三個人像無頭蒼蠅,舉著火煤子這裏找那裏找,就是找不到出口,也不知道這裏麵有多深有多遠。那時候,他們沒得一個手表,也沒有什麼手機不手機,在裏麵也不知道時間。好在打獵的人,帶了幹糧,他們餓了就吃,吃了就繼續找,三個人不能走散,互相喊著名字,一圈圈找。後來,有個人聰明一些,認定他們是在原地打圈。這個地方,我拉了屢,你看,又轉到我拉屎的地方。他們判斷這是一個環形洞,他們走來走去,隻是在原地繞來繞去。後來,他們聽到有流水的聲音,他們想有流水,肯定這水是流出洞的,跟著流水一定能走出洞啊。再說,他們也想喝水了,於是找到這條暗河。順著這條暗河,他們走啊,走啊,終於走到了沙河那邊去了。我告訴你們,這條暗河足足有十裏路,這裏到沙河就是十裏路。”
“走吧,走吧,抓緊時間,我們爭取早點劃出去。”餘德水書記可擔著天大的責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