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都是明白人(1 / 2)

“不錯啊,談吐儒雅,才高八鬥啊。”林鴻達聽韓寶來談起地方誌如數家珍,家學淵源深啊,不是坊間流傳的韓寶來是一個超級江湖混混,韋小寶式的人物,流言畢竟是流言,韓寶來學富五車,學術水平相當高。

辜鬆廉咽下口中食物,用紙巾抹了抹嘴,方說:“你知道台北陽明山的來曆嗎?”

“聽說蔣公到台灣之後,原名叫北投山,因為他平生素喜王陽明的學問,同時王陽明的遭遇與他何其相似,於是感同身受,成王敗寇,我怎麼到了落草為寇這一步了呢?打死也不會承認自己是敗寇,於是更名陽明山。”

辜鬆廉勃然作色,舉手止住了韓寶來的道聽途說,荏言厲色:“不對,應該叫草山。台灣陽明山原名草山,據台灣府誌記載:‘草山以多生茅草,故名’。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的山區,而非單指某座山峰。名稱由來因此地在清治時期,官府憂慮賊寇可匿於林中竊取硫磺,故定期放火燒山滿因此整個山區隻能長出五節芒這類的芒草。蔣先生為紀念明代學者王陽明,將大屯山、七星山、紗帽山、小觀音山一帶,原名草山的山區改名為陽明山。蔣先生特別推崇王陽明,並曾言:‘陽明心學是我終生的精神食糧。’”

韓寶來笑道:“其實,蔣先生是知道我家鄉的陽明山的,大量的史實證明他到過陽明山,還求過簽。。”

“可不許杜撰哦。”辜鬆廉品著茶,麵對滿桌美食,隻是略動動筷子,對眼前這個自命不凡有家夥有一點感冒。

韓寶來給他們續著茶,說得有鼻子有眼睛:“我也是在有關文獻上麵曾經讀到過。長沙保衛戰打得不錯,日寇改變進攻線路進犯桂林,瀟湘地區的五嶺山脈,雄關漫漫是擋住日寇進攻的天然屏障,蔣先生來到瀟湘視察防務。他起初聽說瀟湘城南有座自古有名的陽明山,還聽說神話‘八仙飄海’中‘八仙’之一的何仙姑就出生在此地。蔣先生在宋代曾敏行的《獨醒雜誌》裏就曾經讀過有關何仙姑占卜打卦、預測禍福十分靈驗的敘述:‘何仙姑,永州民女子也,而能前知人事。狄武襄征南儂出瀟湘,以兵事問之。對曰‘公必不見賊,賊敗且走。’初亦未之信。武襄至邕境之歸仁鋪,先鋒與賊戰,賊大敗,智高遁走入大理國……’時值第一次長沙會戰之後,華夏軍隊雖從戰略上說是取得了勝利——有效阻止了日軍的戰略縱深推進,但由於戰術上指揮失誤也導致我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敵我雙方基本上處於膠著狀態。蔣先生想:當年狄青都曾以兵事問何仙姑,得到應驗,如今自己正好身在瀟湘,離何仙姑故裏幾近咫尺,何不也以戰事問問何仙姑的後人,看看是否靈驗?於是,他帶著貼身保鏢等一行人,喬裝改扮,自祁陽縣城渡湘江、經白水鎮北上雙牌陽明山。但他在陽明山上並沒找到何仙姑的寺觀。我倒是知道,何仙姑的出生地實際上在往西南離陽明山百餘裏,如今的零陵區富家橋鎮何仙觀。因為富家橋鎮現在出了一個異蛇山莊,揚名天下,我對何仙觀相當熟,周敦頤先生的家鄉青磚瓦房,通街鋪麵,鉤欄瓦肆,保存相當完整,我搞了一個周家莊旅遊景區。蔣先生當時上了陽明山,真不巧,正是三月三杜鵑花開,漫山遍野姹紫嫣紅,巍峨青山簇擁在紅雲當中,心中頗有一絲不快,隻見一廟‘萬壽寺’,於是,幹脆進寺廟拜佛求簽卜卦。得大師解卦點撥,送其六個字:‘成在川,敗走灣’,給其點明了前行方向。蔣先生在陽明山得到六字偈語後不久,即決定把因躲避日寇轟炸從上海一路輾轉經武漢、長沙內遷到祁陽的原沈陽、北平、上海、武漢的兵工廠及大量精銳部隊又遷到了川康地區。幾年後,抗日戰爭勝利,前三字得到應驗;而在解放戰爭中節節敗退、劃江而治無望、南京失守時,國民黨內部產生分歧,有人建議往西南撤,他最終還是依照萬壽寺大師給的箴言,毅然退往台灣。在台灣站穩腳跟後,每每想起‘成在川,敗走灣’的偈語得到驗證,他念念不忘陽明山。”

“謬論,謬論,絕對是謬論。”辜鬆廉先生看來對蔣先生還是很敬重的,“蔣先生一生非常敬佩明代有哲學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之稱、同為浙江老鄉的餘姚人王守仁,王守仁字伯子、號陽明,立言、立德於一身,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蔣先生尊崇王陽明心學中的‘大中至正’,他甚至將自己的名字改作蔣中正;蔣先生到台灣之前,先後曾三次到王守仁被貶謫貴州龍場時修身悟道的陽明洞參悟,其對王陽明先生的推崇備至可見一斑。蔣先生當年改台北草山為陽明山,意在仿效當年王陽明悟道之舉,以圖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台灣陽明山自草山改名而來,這早已是廣為人知的不爭事實。萬萬不可謬種流傳,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