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舉起酒杯,以目示韓寶來:“寶來,你的屈老師講的書,你聽懂沒有啊?”
韓寶來與總理碰了一下杯,頗費了一些口水詮釋了一番:“老師之言,可以歸之為‘陽非有餘,真陰不足’這是從人體係統角度,而西方經濟學家薩伊認為:‘供給能夠創造自己的需求’,實際正是‘供給非有餘,真需不足’,是從囯家社會係統角度,都是‘陽非有餘,真陰不足’在不同層次係統的體現。一類商品的供給有餘的動力源泉在於社會生產率大於該物有支付能力限製的社會需求率,A商品供給量上升過度超過大於剛性需求的量,而價格不降反而人為因素以政策幹預誘導百姓消費者透支消費他類社會必要需求發展的支付能力,甚至因判斷選擇購買投資失策產生債務危機,這就像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物質豐富了,食用過多的以前稀缺的油脂、肉類、海鮮等滋補的陽性的酸性食品導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導致‘陽有餘陰不足’,即清降的陰屬性的堿性食物、維生素、纖維素等不足,終會陰陽失衡。民之富乃國強之根,掠之於少數人,聚富於寡,如這些人不想方設法以社會福利形式之渠道還之於民,散財之於眾,久必傷己誤國,學生態學的都知道捕蛇過度鼠害必猖獗,同樣,捕鼠過度也會反害其人類,割韭菜過度傷根,下次還想再割還能有收獲嗎?比如各地的房地產市場,樓盤過多,樓房有價無市,多年來一直高位運行,不是靠市場調節,而是靠政策支撐。房地產不能垮啊,房地產一垮,銀行都要關門大吉,房地產這駕馬車搭載了過多的政府權益。”
總理笑道:“你成功地解決了瀟湘房地產土地發包過剩的危機,是屈老師教你的嗎?”
“不,總理爺爺教我的。你跟我講個流水原理。”韓寶來適當時機也要拍拍總理的馬屁,“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第一篇就講述了‘低流之水’市場機製的例子:東南西北方的物產各不一樣,北有犛牛,西有畜牧,東有漁鹽,南有木材,那麼這些東西都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北方也要用木材,南方也要用皮毛,那怎麼辦呢?司馬遷說:‘這難道還需要官府發布政令,征發百姓限期會集嗎?人們能各憑其能,各竭其力,各滿其欲。所以,賤貨能貴賣,貴物能賤買。人們各經其業,各從其事,就像水往低處流那樣,日夜無休,不招自來買賣,不求自出交易。這符合大道,也是自然調節的證明。’如果說單位商品的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表現出商品的價值或價格,像海平麵,那麼,其個別價格就像浪花和浪穀,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其價格就可能上漲到價值(或價格)以上;而當商品供過於求時,其價格就會下降到價值以下。同時,價格的變化會反過來調整和改變市場的供求關係,使得價格不斷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但實現中各個局部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和其它某些因素影響,難免出現低窪與高峰,這種差距才產生動力,讓商品價值成本低窪的地區生產出來的同質商品向價值成本高的流動,或同樣價值成本能生產更多同質使用價值的地區或部門生產的相對剩餘商品使用價值向不足的地區或部門流動,這就像水從高處往低流,而這正是老子所說的‘大道似水’之社會經濟現象。當政府大量開發商品房,土地的價格就貶值了;我將過度開發的土地全收購回來,緊縮經濟開發地。土地使用價格自然達到了峰值,加上市場需求加大,自然價格往上飆升。”
“厲害,厲害。”王學兵帶頭拍巴掌,“還有一個問題,我始終沒有弄明白。你用萬億美元托起紐約國際股市,可是好萊塢跟你打官司,你絕對敗訟,他本想勒索你二百億美元,他們以為二百億,對於一萬億來說,根本是一個極少的數目。結果,你還讓人家繳稅二十個億美元;如果官司打下去的話,你反而為國家創收二十個億美元。可是對方一查你的賬上,竟然隻夠買一條牛的錢。他們反過來求你和解算了。你這是從哪裏找到的智慧?”
“對啊,我的所謂財富聚而有形,化而無形,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其實這是一種良性循環,商品在於流通,在於市場交易,而不是累積起來當作財富,據為己有。我記得小時候,就出現過這種現象,孩子們喜歡積攢硬幣,那時候每個孩子都有一個貯錢罐,結果硬幣都進了孩子的貯錢罐,有一段時間,商店裏買賣找零都困難--”
“這不能算是從國學中找智慧吧?”王學兵有趕著鴨子上架的嫌疑。
韓寶來狹黠地笑了笑:“我說的是簡單原理,我經手的錢很多,但我是左手給右手,我本人就是一份死工資。我有國家這份工資,我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用得著儲蓄嗎?”
王學兵又要打斷韓寶來的話,韓寶來趕緊說:“《道德經》所謂的‘無為’嘛,‘無為’其實就是‘無妄為’,即不違背價值規律、符合自然宇宙規律的行為,用邊際分析就是要達到或者接近邊際效用為零時適可而止,不超過這個度,否則過盈為淫。乾卦爻位到了上九,以六爻的爻位而言,已位至極點,再無更高的位置可占,孤高在上,猶如一條乘雲升高的龍,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極端的地方,四顧茫然,既無再上進的位置,正所謂‘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此為‘亢龍有悔’。所以,道德經思想蘊含著的陰陽轉化之法則也是邊際原理!其實這個很少有人明白這個道理!在經濟學之中需求量與供給量就是一對陰陽,當某一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達到純陰至極而陽生之前)時,就會有新的需求產生,這時自然而然,為了滿足相對於前麵更高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滿足這種更高層次需求的生產就會發生(陽始初生)!如此反複,在這一陰一陽博弈之中尋求一種新更高的平衡的狀態,此狀謂之新的平衡點,前麵的平衡點與後麵的平衡點的排列前進就是‘道’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謂之道,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實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發展學說相通,可見,醫、道、易原理與經濟學原理相通。這個道理,其實很好解決了曆朝曆代興亡的周期率,即當豪強掠奪天下財富到一定程度,兩極分化到了臨界點,百姓就無法生存,必然官逼民反,天下盜賊四起,亂象叢生,王朝就處於沒落了。你拿明朝來說,明朝滅亡之時,當時的豪強坐擁上百億兩白銀,眼睜睜看著國家敗亡,而不知道拿出錢來救濟蒼生。我手中拿到的所謂巨額財富,其實就是我用來辦實業的資本而已,並不是我個人用來積蓄財富的存款。不知道我這麼解釋,王爺爺滿不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