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8對飆(1 / 2)

韓寶來當天上午可忙開了,長春五星級酒店的豪華套間這天入住一空。韓寶來相應的從八十個城市調集八十家企業跟他們一對一談判。談成功一家,他可要拿到一筆不菲的信息費。這是國際慣例,並不是敲竹杠。

韓寶來安排好對接式談判,他卻陪著總理參加冬查爾幹湖的冬狩祭祀儀式去了。韓寶來生長在南方,雖然湖南也下雪,他也會溜旱冰。當韓寶來真正踏上滑雪板,他感覺根本不是一回事。他撐開了雙胯,左腳往前滑,右腳往前貼,卻喀嚓一聲,他雙腿劈叉,好在他的褲子結實,否則褲子都要開裂了,一屁股坐在雪地裏,狼狽之極。

總理顯然是這方麵的高手,他耐心地教韓寶來怎麼利用雪杖靈活自如地掌控好滑雪板,韓寶來是聰明人,半個小時,基本上能滑著上路。

冬捕的祭祀儀式上,盛裝的蒙古族姑娘為漁工們獻上奶幹。喇嘛將懷抱的供品逐個遞給“漁把頭”,“漁把頭”按次序將供品擺放在供桌上,然後將九炷香分別插在三個香爐內點燃,之後率眾喇嘛按順時針方向繞供桌、冰洞和冰雪敖包轉三圈並誦經。之後“漁把頭”站到場地中間端起酒碗,雙手舉過頭,開始朗誦祭湖詞:“啊!長生天,先祖之靈;啊!庇護眾生,求昌盛,求繁榮。查爾幹湖嗬,天父的神鏡;查爾幹湖嗬,地母的眼睛,萬物生靈,永續繁衍;都聚在查爾幹湖天源的懷中,都握在查爾幹湖地寶的手中;獻上九九禮吧,奉上萬眾心誠,湖上層層冰花,閃動八方精靈。敬上九炷檀香,插上九枝青鬆,獻上九條哈達,擺上九種供品;啊!千裏冰封望祭湖,萬頃湖麵競紛呈??”

之後,“漁把頭”接過一名喇嘛從供桌上端來的酒,手托酒碗,跪冰洞前,高喊:“查爾幹湖冬捕的大網醒好了,開始祭湖了!一祭萬世不老的蒼天!再祭賜予我們生命的大地!三祭養育我們的查爾幹湖!”幾名蒙古族姑娘聞聲走到冰雪敖包前,將手中的哈達係繞在敖包上的鬆柏枝上;其他蒙古族青年則將糖塊、牛奶撒向天空;喇嘛把酒和供品倒入冰洞中,隨後所有人圍著冰雪敖包轉三圈。

祭完湖後,請總理點燃漁燈,意味著可以開工了。

網車到達網場後,由魚把頭確定位置,俗稱“畫窩子”。魚把頭根據湖的底貌及水深,確定位置後,開鑿第一個冰眼為下網眼,再由下網眼向兩邊各數百步確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魚把頭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數百步,確定為圓灘旗,再由兩個圓灘旗位置去前方數百步處彙合,確定出網眼,插上出網旗,這幾杆大旗所規劃的冰麵,就是網窩。網窩的大小方向形狀、魚把頭送旗的角度、準備等,都是魚把頭師承下來並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的,裏麵有很大的學問。

“魚把頭”插出翅旗後,由打冰眼的沿下網眼向翅旗處每隔約十五米鑿一冰眼,查爾幹湖能達到零下四十度,最冷時甚至可以把人的耳朵凍掉,韓寶來和總理全副武裝,手套、耳包,搭配皮帽子、羊皮襖將全身護得像一個變形金剛,後麵的隨從也得穿上厚厚的皮大衣,撐著滑雪板行走在冰麵上,令他們高度緊張,生怕出安全事故。韓寶來毛遂自薦,他主動接受了一個鑿冰洞的艱巨任務,在查爾幹湖進行冰上捕魚,需要冒嚴寒紮20個“冰眼”。二人手持冰鑽、冰鏟挖冰窟窿,需要用冰錐鑿洞,再用冰鏟挖出冰屑,鑿了很久也沒鑿透。為了完成任務,韓寶來也是拚了,脫了手套、帽子開始趕工,無奈身高受限,冰鏟的把手太長,令他姿勢顯得笨拙,動作始終搞不對。最後鉚上勁,砸兩下就讓“冰眼”透水,師傅卻用冰鑽打洞。韓寶來會用冰鑽,他當年在開加博峰就掌握了竅門。韓寶來打冰鑽的技術,讓師傅稱讚不已,殊不知他是經過生死考驗出來的。

之後下穿杆,由走鉤將插入冰下的穿杆用走鉤將之推向下一冰眼,穿杆後端係一水線繩,水線繩後帶大絛,大絛後帶網,跑水線的水股子拉著水線繩帶動大絛向前走,馬拉馬輪子絞動大絛帶著大網前進,後麵是跟網把頭用大鉤將網一點點放入冰下,並隨時掌握網的輕與沉。兩側網前進到出網眼後,已將整個網全部下入水中,此時水中的魚全部圍在網中。

接下來是出網。由三匹馬拉動出網輪,由出網輪上的旱絛和卡鉤配合將雙側網合並一起,96塊網組成的一張大網,一次同時拉出每翅的3塊,稱為一拉,分16次拉出。第一拉沒魚,第二拉開始出魚。出魚時,“漁把頭”手裏拿著“抄撈子”,在已經鑿好的那眼冰洞裏攪了幾下,使勁往上一提,從湖裏撈出了一條活蹦亂跳的胖頭魚來。這叫“開湖頭魚”,那魚在空中不斷地扭動,落在冰麵上又上跳下蹦,上秤一稱足有32斤。喝完壯行酒之後,隨著魚把頭一聲“上冰”,所有參加冬捕人員,跳上拉網車或爬犁,三掛大馬車,一百多號人,浩浩蕩蕩開赴冰上作業。這時鞭炮齊燃,趕馬車的吆喝聲、魚把頭的號子聲、爆竹聲、喇嘛的誦經聲、馬鈴聲、鼓聲、號角聲,神秘地在查幹湖麵上飄蕩,使寂靜的雪野充滿了極其誘人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