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名記(2 / 2)

總理眼光和藹,說話十分風趣:“你都比我記得清楚,還問我幹什麼?”

於鳳霞的長睫毛很美,在韓寶來看來,她不是漢族少婦,應該是少數民族。雖然她化了淡妝,看得出來,她的麵龐,既不是瓜子臉,也不是鵝蛋臉,說不上杏眼桃腮,而是飽滿、豐潤的銀盆臉,那麼大的臉龐子,但有了那高大挺秀的鼻子,深邃的目光,就有了一種別樣的嫵媚,像是用雪塑成的。

於鳳霞這句話本來是開場白,眼媚如絲,抿唇一笑:“總理,這次年前來寧夏,一定是有備而來的吧?”

“我一直在找一個治窮的方子,可是一直沒找到。今天啊,我帶了懸壺濟世的神醫前來,請他把把脈。你是銀川人吧?你能不能說說你的看法?”

“長期處於封閉狀態。你看,寧夏疆域輪廓南北長、東西短,呈十字形。南北相距約456千米東西相距約250千米地處中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台地、阿拉善台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複雜。從西麵、北麵至東麵,由騰格裏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麵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麵為陝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北部地貌呈明顯的東西分異。黃河出青銅峽後,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餘米,前緣為一陡坎,是寧夏向東突出的靈鹽台地。寧夏按地形大體可分為:黃土高原,鄂爾多斯台地,洪積衝積平原和六盤山、羅山、賀蘭山南北中三段山地。寧夏地處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地勢南高北低。從地貌類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蝕的黃土地貌為主,中部和北部以幹旱剝蝕、風蝕地貌為主,是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境內有較為高峻的山地和廣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於地層斷陷又經黃河衝積而成的衝積平原,還有台地和沙丘。地表形態複雜多樣,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同的條件。寧夏有名的山地有賀蘭山和六盤山。賀蘭山綿亙於寧夏的西北部,南北長200多公裏,東西寬15至60公裏。山地海拔多在1600至3000米,主峰達3556米。六盤山古稱隴上,位於寧夏的南部,聳立於黃土高原之上,是一條近似南北走向的狹長山脈。”

“嗯,這是曆史因素、地理因素,長期造成今天寧夏的閉塞。”總理長歎一聲。

“所以說,寧夏長期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可以說人們的生活還是安居樂業的,幸福指數還挺高的。不信,你們看銀川市的老百姓都是遵紀守法的良民,午夜,我常常一個人行走在銀川街頭,驀然發現它是那樣安靜,沒有一個醉鬼,也沒有閑來無事的家夥。真的。”

王學兵副總理看韓寶來不關心機艙內的談話,隻是俯瞰下麵的雪景,便煞有介事地問:“於記者,總理說,我們今天請了神醫來,你知道神醫是誰嗎?”

於鳳霞天生會湊趣,作為名記,不可能不知道韓寶來的名頭,她故意裝糊塗:“神醫?我們又不是巡診的?”

於鳳霞的話頓時激起機艙內一陣哄笑聲,於鳳霞要的就是這個效果。看首長們醉心的笑,人笑我癡,還不知道誰笑誰癡呢。

笑夠之後,組織部長郭寶權笑道:“你們知道,李元昊當年就在這裏建立西夏,以後逐漸強大,一度與遼國、大宋抗衡,也達到了一個鼎盛時期。以後毀於強大的蒙古軍的進攻,寧夏是黃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於鳳霞自豪地說:“寧夏這塊土地,其實並不是黃沙莽莽,你們看這裏,森林綿延,河汊縱橫,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海拔1100至1200多米,地勢從西南向東北逐漸傾斜。黃河自中衛入境,向東北斜貫於平原之上,河勢順地勢經石嘴山出境。平原上土層深厚,地勢平坦。曆來很適合耕種,也是寧夏的糧倉。”

韓寶來看機艙下,雖然是雪野彌漫,但現在俯瞰窗外,塬上綿延的瓊裝玉枝的樹林,山穀避風處有密集的村莊,原野是一馬平川,現在覆蓋著銀光閃閃的積雪,還能現出田壟蜿蜒的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