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嶽王爺親筆所書的字裏行間,朱元璋仿佛看到當年嶽王爺在金戈鐵馬,風餐露宿的間隙,還不忘讀書寫字。
嶽王不但能打仗,文才也是非常了得。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感受著嶽王的英雄氣概,朱元璋也是深受鼓舞。
二百三十年前,嶽王爺馳騁在這片大地。
而今230年後,朱元璋率兵收複的廣德,在此瞻仰越王爺的風範,感慨頗深。
從勝利走向勝利,這就是未來朱元璋的路。
這一切在嶽飛溝這裏有了新的開始,新的定義。
如今天下大亂,但在金沙寺這裏,還是有難得的一絲平靜。
也許是自己曾經做了多年和尚的緣故吧,朱元璋對於寺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他住在這裏,內心總是可以放鬆,可以忘卻那些讓自己煩惱的事情。
不要忘記了,此刻的朱元璋的靈魂是從後世穿越過來的大學生。
他可是胸無大誌,隻想苟活在這人世間。
但是命運讓他來到這裏,他不得不承擔起這一番重任。
這樣說來,他在骨子裏也算一個英雄了。
朱元璋在心裏自我嘲諷,也是為了求得心理的平衡。
他在外麵做事是多麼的堅毅,勇敢,有氣魄。
那麼在他一個人的時候,他也會多麼的無助,害怕,不知所措!
當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曆經二十年,變法大成,收複河西,遷都鹹陽,一雪秦國百年來的國恥。
但是因為齊孝公和商鞅用力過甚,而20年不得輕鬆,秦孝公略一放鬆,便撒手人寰。
多年之後,其五世孫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統華夏,為求長生,反而害其性命,秦二世而終,天下歸於漢室。
想起這些曆史,朱元璋也是感慨頗多。
他事情當然要做好,但是身體更要注意。
因為沒有身體的支撐,所有的事業,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在金沙寺這裏,他可不把自己當做什麼一方霸主,他仿佛又回到了皇覺寺的那段歲月。
他師傅待他極好,這一點朱元璋不會忘記。
不過現在他抽不出身,若有可能,他還是想回去看望一下他那個師傅的。
這一日,朱元璋正在金沙寺後山散步,二河找上來了。
“報告掌櫃的,沈大善人求見!”
二河還是非常機智的。
朱元璋一聽,那是大喜過望啊。
“快請!快請!不,我這就去迎接他!”
雖然朱元璋和沈萬三也算是舊相識了,但是呢,他們已經許久未見了。
這樣說來,他們算是故人重逢,也算是多年後的初次相見。
沈萬山此刻就在金沙寺外。
他見到二河之後,聽見了朱元璋,要他抽空一見,沈萬山開始的時候,是想拒絕的。
畢竟現在他所在的平江府,那是張士成的地盤。
要是他和朱元璋相見的消息傳出來,對他的身家性命,那是很不利的。
不過呢,沈萬山那個是聰明人。
他對天下的形勢,也是有一番判斷的。
在沈萬山看來,朱元璋此人不可小視。
但看其所作所為,穩紮穩打,從名不經傳的一個小首領,到現在成為金陵之主,現在的勢力也是在逐步的擴大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