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垂釣者,麵前擺放著很多的魚竿,他隨時關注著每一個魚竿的動靜。
不要說朱元璋了,就是普通人想把生活過好,也是極為不易。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哪一樣都不是天上能掉下來的。
寧國之戰,朱元璋雖然看不起那個謝國璽,但他還是非常關注的。
要是在陰溝裏翻船,那就太丟人了。
小寶,二河,達子,小春,甚至魏晨都有重要的事情要辦,一時之間,朱元璋才發現,自己竟然再無人可用了。
這樣可不行。
隨著自己地盤的擴大,要做的事情,也是越來越多,無人可用,這怎麼行呢?
他突然發現了一件事情,自己忽略了人才的儲備。
雖然朱元璋建立了軍校,招賢館,但是現在看來,短期內的成效不是很大。
這可如何是好呢?
本來朱元璋覺得自己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
但是現在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他不但不能放鬆,反而要加緊努力了。
現在打仗,朱元璋靠的都是他的那些老兄弟,舊相識,同鄉。
對於朱元璋的未來,這是極為不利的。
他以後統一天下,那是天下人的首領,而不是他老家這一片的頭。
事情要放長遠看,從現在就要有所準備。
一個人真正想成才,必須要通過磨練。
而磨練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做事。
魏晨是朱元璋從自己的侍衛之中發現的人才。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朱元璋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要從帥府,從普通的義軍士兵,從老百姓中選拔人才。
要選拔那些勇敢自信的人,當然了,忠誠那是第一位的。
誰都不喜歡叛徒,朱元璋也是如此。
這件事,他要好好考慮一下。
侍衛與他朝夕相處,朱元璋對他們是十分信任的,而且朱元璋對他們的影響,也是很深的。
古人有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這樣的說法。
朱元璋想要選拔人才,那他就要不拘一格。
他對人才的概念,不是會讀書識字,而是會做事。
有些人目不識丁,但是做起事來,也是有板有眼的。
賣油翁,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我亦無他,唯手熟爾!
這是朱元璋的一次嚐試。
每個人為了生存下去,都會想辦法做好一件事的,要不然的話,生存都是問題。
他就要從身邊的人選起,他這些侍衛,還有帥府的這些管事,還做普通事情的這些人,都可以是他選拔的對象。
他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積累一些經驗。
所有事情開始的時候,都是需要慢慢摸索的,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人都是被情緒化所影響的,榜樣力量是無窮的,這應該是可以起到一定效果的。
為了加強帥府,還有他私人住處的安全,朱元璋前段時間專門選拔位到了很多侍衛到帥府,現在他手下的侍衛也是很多的。
這讓他有可以有挑選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