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攀談(1 / 2)

其實朱元璋對於如何種植水稻,他是七竅通了六竅,一竅不通。

但是他的見解還是非常超前的,沒吃過豬肉,沒見過豬跑嗎?

其實朱元璋知道他這種思維方式,對於現如今的人們來說,那就是降維打擊。

不過呢,他是出自好心,他可沒有惡意啊!

他隻是想讓他治下的老百姓生活的好一點。

重任在肩,他必須考慮這樣的事情,畢竟民以食為天。

要是老百姓沒有填飽肚子,那他就沒有可靠的兵源,那以後打仗,他也不可能勝利的。

朱元璋記得一位偉人曾經說過一句話,打仗沒什麼秘訣,隻要得到老百姓的支持,那就足夠了。

朱元璋貫徹九字真言,他對老百姓也是非常關心,這樣未來的勝利,肯定是他的。

對於這些事情,朱元璋並沒有想太多。

他隻想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然後對未來有個規劃,其實他就是這樣的做事方式。

不過朱元璋看人家這些人在插秧,他心裏很癢癢,他也想試驗一下。

但是他手下的這些侍衛卻不讓他進去,說是怕這裏有什麼毒蟲,傷害了朱元璋。

對於這些事情,朱元璋本來還想反駁的,但是呢,他覺得侍衛也是好心,他反駁,隻能說明他心眼小。

在金陵城中,朱元璋的安全,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但是呢,人家侍衛說的也對,如果有什麼毒蟲的話,那朱元璋要是被毒所傷,那就是侍衛的責任了。

也許魏晨就是從自己的侍衛之中,遴選出來了。

所以朱元璋對自己手下的這些侍衛,還是非常尊重的。

因此呢,朱元璋就沒有再堅持自己的意見。

他蹲在田地的邊上,然後就和這些插秧的匠人說了一些縣話。

“這邊一畝稻田能產多少稻子啊?”

朱元璋隨口問了一句。

“現在大約300來斤吧,最好的時候有400斤左右吧!”

朱元璋好像記得在北宋的時候,稻子的畝產量就達到了460斤一畝。

那個時候,商品經濟發達,鐵器運用的很廣泛,就帶動了農業產量的提高。

可見現在的戰亂,對這個農業生產還是有很大影響的。

朱元璋覺得要是按照他所說的這個方法去做的話,至少能把畝產提高到500斤左右吧,至少超越北宋的最高產量應該是可以的。

華夏曆史上,唐宗宋祖是兩個非常厲害的人物。

唐太宗被各族人民公推為天可汗,而宋太祖趙匡胤開創的北宋,其經濟繁榮,達到曆史上的最高峰?

四大發明的大多數都是在宋朝出現的,經濟的發展,可以促進技術的進步。

技術進步又再次刺激經濟的發展。

但是朱元璋也在想一件事情,就是北宋那麼有錢,養了那麼多軍隊,卻沒有什麼戰鬥力,最終還是被滅亡了。

朱元璋覺得肯定出現了一些問題,不過現在他也沒有時間研究這個問題,等以後有機會了,他要好好的研究一番。

以後等大明統一全國的話,有些事情啊,他要借鑒唐宋之所以失敗的那些經驗教訓,他至少不會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