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西方的管理學有其科學性,緊扣了工業文明的脈搏,把握了當時的時代潮流。然而,“橘生淮北則為枳”,拿一門根植於西方土壤的學科來指導中國境內企業的管理實踐,它能有多大效果呢?

摔過無數跟頭和經曆了盲目崇外的迷茫後,中國企業和企業家開始探尋對自身來說更為適宜和更行之有效的企業管理哲學,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式管理”的出現可謂應時應勢。

TCL總裁李東生曾這樣說過,“20年前,中國企業家不看西方管理的書籍,那是無知;20年後還在看西方管理書籍,那就是無能了。”

是的,當各種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等在流傳時,我們需要深思的是:在中國的文化環境裏用著西式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我們的企業能真正消化、吸收多少?我們是否應該再一次審視企業自身,更理性地借鑒和學習?我們的企業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管理問題,無論是經營的製勝之道,還是圓融的大智慧,說到底,它的實質都是一個文化問題。管理活動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文化運作的過程。雖然科學無國界,從管理科學的層麵來看,無所謂中國式管理或者西方式管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不同的曆史傳統和人文環境塑造了差異化的生存狀態,自然就會形成差異性的管理思想,而管理科學隻有和當地的人文環境、曆史傳統結合在一起,其效力才能夠達到最佳值。這是被無數事實證明過的。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有不同的人文傳統,有不同的文化環境,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中國企業的持續發展,需要中國式管理。因為,隻有中國式管理才能體現中國文化的發展過程和思想精髓。

中國式管理,就是指在中國本土的文化背景下,關注中國人性現實狀況所進行的管理方式,從中國文化的角度進行整體的分析和把握,實現對人的科學管理。

管理者們要想真正領悟中國式管理的精髓,必須先領悟中國文化的精髓。這當中中國傳統典籍無疑是中國文化最有力的承載者。但是五千年文明古國,史籍之多,浩如煙海。“一篇讀罷頭飛雪”,雖皓首也難以窮盡。如何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最快地從曆史洪流衝涮過的河床中,去采擷管理的珠璣呢?這就是我們編寫本書的初衷。

在本書中,我們挑選了最能代表中國管理文化的18部典籍,從豐富中取其精,從龐雜中擇其要,刪繁就簡,對其文化內涵、管理理念一一細評,展現最精微、最玄妙的中國管理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更有力地說明這些典籍對企業管理的重大功效,我們還特別找到了一些政治家、思想家、成功管理者以及著名學者對典籍作了恰當評價。

相信所有希望深悟中國式管理的企業管理者都能從本書中汲取到中國式管理的精髓。

編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