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平時在家裏休息的時候,如果一心想著當兵,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樣,那麼就可以以殺賊為目的,蓄養軍隊的銳氣,準備好合適的軍裝,嚴明法令,使人們的感情相通,使人心團結,這何嚐不是操練呢?
原典
凡賞罰,軍中要柄,如該賞者,即與。將領有不共戴天之恨,亦要錄賞,患難亦須扶持。如犯軍令,便是親子侄亦要依法施行,決不許報失恩仇。
——《練兵實紀·練膽氣》
[譯文]大凡賞罰是軍中重要的事情。如果一個人應該得到獎賞,那麼應該立刻給予。即使將領與某人有不共戴天的仇恨,也要給予獎賞,在患難的時候也必須相互扶持。如果違反了軍令,即使是將領的親子侄也要按照軍法來給予製裁,決不能因為有恩有仇而報答或者報複。
原典
夫武藝不是答應官府的公事,是你來當兵防身殺賊立功本身上貼骨的勾當。你武藝高,決殺了賊,賊如何又會殺你?你若武藝不如他,他決殺了你。若不學武藝,是不要性命也。
——《練兵實紀·練手足》
[譯文]練習武藝不是答應官府的公事,而是你當兵防身、殺敵立功本身需要的事情。你武藝高,一定能夠殺掉敵人,那麼敵人又怎麼能夠殺你呢?你如果武藝不如敵人,他一定能夠殺了你。如果你不學武藝,就是不要性命了。
原典
凡平時各兵所用器械,輕重分量,當重於交鋒時所用之器。蓋重者既熟,則臨陣用輕者自然手捷,不為器所欺矣。是謂練手之力也。
——《練兵實紀·練手足》
[譯文]大凡平時訓練時,士卒使用的器械,輕重分量,應該比戰場上使用的器械重。稍微重的已經很熟練了,那麼在戰場上用輕的器械自然反映很快了,不會因為武器而出問題。這就是所謂的練手力。
原典
凡平時各兵學趨跑,一氣跑得一裏,不氣喘才好。如古人足囊以沙,漸漸加之。臨敵去沙自然輕便。是謂練足之力也。
——《練兵實紀·練手足》
[譯文]大凡平時訓練士卒跑步,一口氣能夠跑一裏,不氣喘才好。像古人那樣背著滿的沙袋跑步,然後慢慢加重。在戰場上去掉沙袋自然很輕便。這就是所說的練足的力氣。
原典
凡平時習戰,人必重甲。荷以重物,勉強加之,庶臨陣身輕,進退自速,是謂練身之力也。
——《練兵實紀·練手足》
[譯文]平時訓練的時候,必須人人穿上沉重的鎧甲,背著重物,然後再不停地加重。這樣在戰場上才可以覺得身輕,進退自然很迅速。這就是所謂的訓練體力。
原典
軍行所至地方,須用糧折工食白銀兩平交買。寧讓毫厘,使市人心悅,不日諸貨益集,物價自賤,如有強買爭鬥,及擅取人田園瓜果,有主薪菜,砍伐人樹木,作踐人田產,燒毀人房屋,奸淫婦女,偷盜財物,犯必以軍法從事不貸。
——《練兵實紀·練營陣》
[譯文]軍隊所到的地方,必須用糧食兌換白銀來買賣。寧可謙讓一些,使市民心裏高興,這樣不用多久各種東西就會日益增多,物價也自行降下來了。如果有強行買賣、發生爭鬥、擅取別人田園的瓜果、吃別人的飯菜、砍伐市民的樹木、作踐別人的田產、燒毀別人的房屋、奸淫婦女、偷盜財物的事情,一定以軍法處置。
原典
夫人之才器不同,而同歸於適用;人之作用不同,而同歸於得士心,是在吾因才造就而無一毫預於己耳。
——《練兵實紀·雜集卷二》
[譯文]每個人的才能是不同的,因而要讓他們找到適應的職位;每個人的作用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據他們的特長來進行不同的安排,這就在於我根據不同的人才類型來讓他們發揮作用。
注重軍事訓練謀略與現代企業員工管理
戚繼光的兵學,以軍事實踐為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規則和謀略想結合,凸現出一係列特點。注重“實用”和“實效”,作為一項基本原則,是戚繼光兵學的特質。在練兵過程中,參照各地的風俗,根據不同的兵源,確定相應的方法。針對晚明時期軍隊文化素質低下的情況,戚繼光運用通俗的語言,說明淺顯的道理,就教育士卒而言,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