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妙“五指”譜寫黨建華美樂章
特別策劃
作者:呂紅麗
“工作幹得好不好,要在述職評議見分曉;黨建工作幹點啥,專題分析重點抓;書記項目不得了,大事難事解決了;結對幫扶到咱家,百姓心裏樂開花;一竿子到底抓落實,幹得不好要通報。”這個順口溜是盤錦市黨員群眾對全市黨建工作“五項製度”的形象概括。2012年,盤錦探索、建立、實施了以“述職評議”“專題分析”“書記項目”“黨建聯係點”和“督查考核通報”為內容的黨建工作“五項製度”,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深化。
“五指成拳”直擊黨建薄弱處
隨著盤錦向海發展全麵轉型以港強市戰略的逐步深入,黨建工作中的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開始凸顯。針對黨建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困境和黨建工作者搞黨建工作的責任和激情不足、黨內組織生活缺少創新意識和手段等問題,盤錦市委按照“圍繞熱點、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覆蓋盲點、創新亮點”的工作思路,提出建設黨建工作“五項製度”,以製度統領黨建工作。
為了使“五項製度”的製定和執行更具科學性,市委黨建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座談會,廣泛征求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者、不同職業黨員代表以及黨外人士的意見建議,深入基層實地走訪調研,不斷對製度實施過程中的某些細節進行調整和完善,讓“五項製度”更接地氣,更為基層接受和認同。
兩年來的實踐證明,“五項製度”如同五指緊緊攥成拳頭,目標直指全市當前黨建的薄弱環節:開展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解決“不願抓”的問題;建立黨建專題分析製度,解決“不會抓”的問題;創新“書記項目”製度,解決“抓不好”的問題;建立黨建聯係點,解決“抓不實”的問題;強化督查考核通報,解決“抓不長”的問題。而實現黨建工作的內在要求和剛性的製度約束有機結合,使黨建工作更加富有實效,正是盤錦市出台“五項製度”的深意所在。
“五指發力”實現黨建全覆蓋
2013年底,在遼東灣新區召開的基層書記述職評議大會讓與會人員記憶猶新:全區4名基層黨(工)委書記、14個內設機構黨組織書記、15個村(社區)基層黨總支書記就如何開展黨建工作向上級黨組織和基層群眾同時述職,現場評議,現場打分。公開述職讓黨組織書記在群眾麵前“亮功底”,公開測評把工作績效交給黨員群眾“掌標尺”,公開結果讓黨建工作麵向社會“曬等次”,讓黨建工作抓得不實、效果不明顯的黨組織書記紅了臉,出了汗,從思想到行動都真正重視黨建工作,讓黨建工作從“軟指標”變成了“硬任務”。黨組織書記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專項述職評議製度,實現了市、縣、鄉、村四級聯述聯評聯考的全覆蓋。“想要述得好拿高分,先要幹得好抓得好。如果平常對‘主業’謀劃少、抓得少、露麵少,關鍵時刻就可能‘掉鏈子’。”一些黨組織書記發出了這樣的感慨。每年都要進行的述職評議增強了黨組織書記的責任感,為盤錦市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各縣區和市直部門在執行“五項製度”時,結合自身實際各出奇招。在實施黨建專題分析製度的過程中,大窪縣提出了“兩個堅持”,即堅持縣委書記第一責任人製度:縣委書記堅持每季度最後一個星期定期主持召開常委會,專題研究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和解決辦法,堅持每星期定期到聯係點摸情況、查問題、搞調研,為黨建活動出題目、交任務、解難題;堅持領導幹部調查研究製度:黨委(黨組)書記、領導幹部每個月必須深入聯係點調研指導,每年都要撰寫基層黨建工作調研報告。從2013年開始,全縣先後推出了《黨的知識從娃娃抓起》《以“雙五雙強”推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跨區域在產業鏈上成立黨組織》等7個基層組織建設創新經驗,形成調研報告和專題建議65份,獲得多項省、市創新獎。
在創新“書記項目”中,盤山縣提出了“鄉事村辦全程代理”項目,使鄉村“民情服務站”成為辦民事、解民憂、聚民心的窗口,得到省委組織部領導高度認可,其做法獲得全省基層黨建創新成果二等獎。雙台子區實施的“幹部素質提升工程”項目,依托“幹部夜校”這一載體,聘請高校教授、專家學者、社會知名人士為黨員幹部授課,通過“幹部夜校+集中授課+自主選課+量化考評”的模式提升黨員幹部素質。市交通局的“出租汽車行業基層黨建工程”項目,填補了該領域黨組織設置空白,強化了黨員司機的服務意識,進而帶動提升了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市公安局的“發展電子黨務推進黨建創新”項目,利用公安局局域網信息平台,把黨建工作中的“信息發布、學習教育、管理服務、培訓考試”等功能向網絡遷移,實現了黨務工作理念、方式和途徑的創新,構築了黨建工作新平台和黨務管理新模式。
在實施黨建工作聯係點製度過程中,遼河口生態經濟區在全區3個鄉鎮、22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都建立了區、鎮兩級黨員領導幹部黨建工作聯係點。黨員領導幹部對聯係點的班子建設、組織建設、經濟發展及民生改善等各項工作進行指導,督導抓好基層黨建工作,同時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對影響穩定的突出問題進行排查化解,全力解決基層實際困難。市委黨校開展了“校村聯合共建促發展”項目,黨組織書記帶領領導班子與村黨組織開展共建,為村黨組織購買關於種植和養殖新技術的書刊,選派黨校老師為村黨員幹部上黨課,並組織縣處級領導幹部進修班學員到村參觀學習,感受新農村建設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