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幹部”標準彰顯人民立場(1 / 2)

“好幹部”標準彰顯人民立場

黨的建設

作者:彭建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20字“好幹部”標準。“好幹部”標準不僅體現了新時期幹部德才修養的時代內涵和價值取向,更充分彰顯了我們黨從嚴治吏的正確主張和人民立場。

信念堅定是“魂”,恪守“魂”不丟失,才能謀劃人民幸福之大局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這是革命戰爭年代中國人民的真切心聲。中國共產黨人正是以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三座大山”、解放勞苦大眾的堅定信念,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建立了新中國。我們黨領導革命成功,在於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因為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矢誌不移的革命目標和思想引領,才有鋼筋鐵骨般的意誌和眾誌成城的力量,最終開辟出民族解放的光輝道路。黨的十八大明確指出: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理論自信、道路自信、製度自信。這是當代中國的大是大非問題,是政治方向問題。一名幹部如果在理論上、道路上和製度上模糊、含糊,甚至一塌糊塗,就會丟掉政治本色,就會迷失奮鬥方向,就會因缺少靈魂支撐而直不起腰杆,就無法帶領人民群眾完成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任務,就無法實現民族複興的偉大中國夢。

信念堅定是“魂”,是引領幹部精神的魂,是主導幹部思想的魂。“魂”一旦丟失,就會如同行屍走肉,就會背離人民、失信人民。信念堅定是好幹部的首要標準,關乎實現人民幸福之大局,彰顯爭取人民幸福之立場。廣大幹部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理論素養和政治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黨的組織部門要切實搞好廣大幹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充分把握堅定信念這一首要標準,將政治上真正靠得住、信得過的優秀幹部輸送到領導崗位。

為民服務是“脈”,堅持“脈”不堵塞,才能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50年前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在蘭考縣火車站,縣委書記焦裕祿指著那些穿著國家救濟棉衣蜷曲在貨車上、擁擠在候車室裏準備外出求生的一群群災民,對縣委委員們沉重地說:“是災荒逼迫他們背井離鄉。黨把36萬群眾交給我們,我們不能領導他們戰勝災荒,應該感到羞恥和痛心!”焦裕祿不顧重病纏身,風裏、雨裏、沙窩裏、激流裏,一年多的時間跋涉5000餘裏,149個大隊他跑遍了120個,帶領蘭考人民為實現改造蘭考的規劃,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焦裕祿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用生命書寫了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光輝篇章,進一步印證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立命立身的根本宗旨,也是黨的幹部立行立業的基本價值取向。

為民服務是“脈”,是贏得人民群眾理解信任、支持、擁戴的脈,是構築與民心心相係、呼吸與共的脈。如果高高在上,不能心懷人民,而且脫離人民甚至與民對立,就會脈不通、血堵塞,甚至會導致黨的肌體生命窒息。因此,一名幹部隻有接地氣,才能通“天氣”;隻有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頭等位置,時刻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密切聯係群眾,實實在在為群眾謀利益,才能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廣大幹部必須增強公仆意識,樹立群眾觀念,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組織部門必須把為民服務作為透視幹部愛民情懷、考量幹部價值取向的根本標準,把真正為民服務的好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

勤政務實是“血”,做到“血”不固寒,才能真正換來人民的福祉

1988年3月,61歲的楊善洲從保山地委書記的崗位上退休,婉拒了雲南省委讓其到昆明安度晚年的安排,執意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施甸縣開荒種樹。20多年過去,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舊貌換新顏,森林鬱鬱蔥蔥,溪流四季不斷。2010年春天,已持續半年的幹旱讓雲南很多地方群眾的飲水變得異常困難,施甸縣大亮山附近群眾家裏的水管卻依然流出清甜的泉水,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場。綠色蔥蘢的大亮山林場,不僅閃耀著山河見證的人民福祉,閃耀著楊善洲的光輝業績,更閃耀著他那勤政務實的優良作風和精神境界。“老百姓的飯碗,比咱們的臉麵重要。”楊善洲的事跡深刻詮釋了一個道理:好幹部是幹出來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幹不成實事;作風飄浮、囫圇吞棗幹不成好事;貪圖安逸、怕風怕雨,幹不出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