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比海洋更遼闊的是胸懷(1 / 2)

比海洋更遼闊的是胸懷

黨史風雲

作者:權芳敏

1945年8月,蘇軍對日宣戰,擊斃日軍83000多人,俘虜日軍近60000人,並將這些俘虜帶到西伯利亞進行監禁和強製勞動。這些人中,一部分經過改造認識到自己的罪行,被釋放回國,還有一些被蘇聯認為是“極端凶惡的日本軍國主義分子,根本不可改造的”死硬分子,繼續留在西伯利亞。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7月19日,東北人民政府代表中國政府在綏芬河接收了蘇方移交的969名戰犯,將其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

改造靈魂,戰犯低頭服罪

戰犯們剛到管理所時,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並認為自己不應該被管製。原日本陸軍第五十九師團中將師團長藤田茂煽動部下說:“我和諸位都是奉天皇陛下旨意來中國維持秩序的,所以我們不是戰犯,而是戰俘。依據國際法規定,戰爭結束後應立即送還戰俘。”並且鼓動戰犯們進行抗議、請願。原錦州市警察局警務課長鹿毛繁太積極響應藤田茂的主張,大喊“戰後成立的中國無權監禁我們”。在他們的煽動下,一些戰犯沿著監獄圍牆喊口號示威。

為打擊戰犯的氣焰,防止出現意外,管理所加強警戒,增加崗哨,取消自由活動時間,減少放風時間,對煽動鬧事的鹿毛繁太等人采取關禁閉、取消戶外活動等嚴懲措施。在強力管製下,跟風的戰犯動搖了,他們怨恨挑頭鬧事的鹿毛繁太等人,不再相信他們的宣傳。鹿毛繁太也在管教人員的教育下,乖乖地承認了錯誤,並寫了檢討書,在廣播中作了檢討。

對於戰犯們提出的“戰犯和戰俘”的爭論,管理所組織戰犯們學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製定的國際法規。管理所有“文看古海,武看藤田”的說法,原偽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次官古海忠之,根據自己的所學在戰犯中宣傳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法有了新變化,每個戰勝國有權單獨審判任何侵略國的戰爭罪犯。古海在戰犯中很有影響力,經過他的宣傳和管理所的教育,戰犯們不再尋機鬧事,監獄恢複了以往的平靜。

1954年,最高人民檢察院派遣工作組到管理所,著手進行起訴戰犯前的審訊工作,一些拒不交代罪行的戰犯借機發動騷亂。戰犯鈴木太助從中央工作組進駐管理所的當天就開始絕食,戰犯木村米之裝瘋賣傻。原日本陸軍中尉俘虜監督官兼情報主任鵜野晉太郎在接受偵訊人員談話時,公開對改造較好的戰犯進行威脅。戰犯市毛高友龍在蘇聯關押期間就組織過反動的黑龍會,他惡習不改,拉攏一幫人,收集那些真心悔過、認真改造的戰犯的“黑名單”,打算返回日本後進行打擊報複。

對此,戰犯管理所采取分別對待的政策,先將戰犯分為進步、後進和頑固三種類型,又將頑固分子分為一般頑固分子和極端頑固分子。所謂一般頑固分子,是指認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難書,交代與否都難免一死,而不願意交代者。極端頑固分子,則是一小撮抗拒改造者。針對這一情況,對一般頑固分子,開展感化教育。對極端頑固分子,揭露其罪行,開展批判,杜絕後患。管理所在戰犯中揭露了市毛高友龍暗中製作“黑名單”的罪行,戰犯們再也不願意和市毛高友龍接觸,其他極端頑固分子也被紛紛孤立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頑固分子陣營發生了動搖。這時,中央又指示,對尉官以下戰犯免予審訊。尉官以下戰犯的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開始坦白自己的罪行。

改善生活,戰犯良知複蘇

新中國在百廢待興之際,耗資366億多元東北幣(合人民幣38萬元),對管理所進行了改造:將原有的難以照進陽光的小窗戶,改成寬敞明亮的大窗戶;給原來陰暗潮濕的房間安裝了暖氣,隔離出衛生間;把原來的“鎮靜間”改為浴室和理發室,“殺人場”改造成運動場;新建了圖書館、禮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