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出招應對就業難
博識文萃
日本:“人脈午餐”悄然盛行
近兩年,為東京年輕人尋找午餐夥伴的免費網站人氣爆棚。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通過這些網站邀請目標單位的職員共進午餐。在輕鬆的氣氛中,年輕人可以向前輩請教經驗,一改以往正襟危坐、點頭哈腰的嚴肅傳統。
除了民間智慧,在促進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方麵,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最大限度地促進全社會的雇用信息公開化,以解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日本在厚生勞動省主導下建立了“工作信息網站”。該網站集中了民間職業介紹機構等的招聘信息和求職者的信息,從而使企業和求職者都能很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美國:創業帶動就業
美國從2009年起啟動“青年暑假實習機會”和“塑造計劃”,為大學生提供大量的實習或實踐機會,以便提升他們的就業技能。
此外,美國聯邦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畢業生到特定的地區或從事特定的職業,采取了許多激勵措施,其中最為常見的做法是免除學生的貸款。
美國政府貸款大體有兩類:FFEL/直接貸款(聯邦家庭教育貸款)與聯邦帕金斯貸款。就FFEL/直接貸款而言,除了借款者完全和永久性殘疾或死亡等原因之外,對於連續5年在指定的小學或中學作為全職教師從事低收入家庭學生的教學服務工作的大學生,可以享受貸款免除的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勞工部每年出版厚厚一本《崗位需求手冊》,收集不同時期美國就業市場的職業需求狀況、不同職業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等數據,重點預測經濟發展對未來就業需求的影響。相關內容也在網絡上公布,可以查詢到某個職業的年薪、需求量以及晉升的速度等信息。
法國:獎勵企業補貼學生
多年來,法國政府及教育部門始終將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作為考慮重點,為這一龐大群體的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法國有一種“帶薪大學生”,他們隻要按照課程要求拿足學分,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就可以兼職。這類大學生畢業後更容易找到工作。校方如此煞費苦心地安排,目的就是要使大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也為將來的就業做好充分準備;而大學生較早、較多地去實習,也的確有諸多好處。
法國政府也采取一些優惠措施鼓勵企業聘用應屆大學畢業生。對那些聘用應屆和失業大學畢業生的企業,政府在一定期限內會對其社會福利分攤金及一些稅收予以免除,並且視情況按聘用大學畢業生人數給予一定補貼。
埃及:電商受寵 校園設培訓班
埃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Souq”與政府、大學合作,在大學校園內開設電子商務培訓班,讓大學生能在畢業前學到一技之長,畢業後直接就業。在培訓班,年輕人可接觸到電子商務的方方麵麵,企業則會負責他們的就業。
埃及官方預計,到2016年,埃及的電子商務市場份額會達到4.46億美元(約合27.35億元人民幣)。埃及商務專家認為,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越來越多消費者會從傳統的市場購物轉向網絡購物。隨著基於互聯網的營銷不斷擴大,埃及大學生就業機遇將更多。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就業心態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
英國:鼓勵創業 提供支持
在青年失業率高的英國,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成為政府、高校應對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重要舉措之一。
英國創業教育中心是英國政府在2004年設立的機構。該機構在高校與企業之間建立聯係,通過開展一係列資助項目和相關活動,幫助高校學生實現自主創業。這些活動包括英國高校創業大賽,還有創業谘詢項目、創業者導師培訓項目以及專門為女性創業者提供建議的項目等等。
印度:調整心態甘心低就
在印度,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隻有10%的人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剩下的九成學生除了部分人決定考研究生繼續深造外,絕大多數人迫於生活壓力不得不調整心理預期,甘心低就,使得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售貨員、大學生司機。
巴西:先就業後擇業
巴西大學畢業生數量增長迅猛,大學生普遍認為,畢業後隻能先就業後擇業,不管對工作是否滿意,都要先幹起來。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