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忖朱的臨時變動,不僅給葉則縣的領導出了一個難題,也同樣給樂中縣的領導出了一個更難的難題:雖然縣上準備的時間多了一天,但既然已經知道新來的市長要經過自己的地盤,作為縣上的領導來說,是去見一麵還是不去見一麵?去不去與將相縣的交界處去迎接,並將胥忖朱一行送至與葉則縣的交界處?由於弄不清這個新來的市長有什麼特性,如果去後弄個不高興,就尷尬了;但如果不去,明知道其要從自己的地盤上經過,如果不去接送一下見見麵,又會不會讓其覺得不尊重他。樂中縣的縣委書記司馬恒左右為難,反複思考了很久。從突然改變行程的這個變化中,司馬恒似乎預感到這個新來的市長的思維有些超常規——一般來講,領導的行程確定後,如果沒有特殊原因,是不會輕易變動的,之前接待過不少市上包括省上的領導,也都沒有出現過臨時變動的情況。可現在卻出現了這種很少見的突然改變行程的情況,司馬恒弄不清是為什麼,施弘紓在電話中也沒有給他解釋為什麼突然變動安排行程。當然,也可能是新來的市長在葉則縣臨時有什麼活動需要參加。但不管怎樣,司馬恒都覺得很是為難。司馬恒本來想找縣長朱彙林商量一下,但因為兩人不是很協調,司馬恒知道找朱彙林來商量,也不一定能夠商量出一個滿意的結果。最後,司馬恒決定還是去將相縣與樂中縣交界的地方接,接到後送出境,以示尊重。常言不是說“禮多人不怪”嗎!並且在官場上,迎來送往也是基本的禮節。特別是在邊界上迎送,則更是一種潛規則。雖然被迎送的領導口頭上會說沒有必要,甚至還會假意批評幾句,但心裏還是滿意的,覺得對方尊重自己。司馬恒也算是久經官場,對官場上的一些事也算是有所經曆。因此,主意打定後,司馬恒就給施弘紓打了個電話,把這個想法給施弘紓說了一下,施弘紓也當即給胥忖朱報告了,說是樂中縣的書記、縣長要在交界處先見一下胥忖朱,胥忖朱聽了後沒有吭聲,施弘紓就以為是胥忖朱同意了,也就沒有說什麼。而司馬恒也想:“看來自己這樣決定是正確的。”如果自己不到與將相縣交界的地方去接,說不定這個新來的市長心裏就會不高興,認為自己不尊重他。自己到邊界上去接送了,就算弄個不高興,也總比在胥忖朱的心裏形成自己不尊重他的印象好。去接送了,就至少表明自己對他是尊重的。司馬恒以常人的思維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