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裝進口奶粉市場調研及其走勢分析
經濟研究
作者:李洋尖
【摘要】中國奶粉市場上,由於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信心不足,對於原裝進口奶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原裝盡快奶粉價格趁勢不斷上揚,國際市場的奶粉也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因此,在國內市場上,國產奶粉銷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原裝進口奶粉的整體狀況則表現為量增價揚。
【關鍵詞】原裝進口奶粉市場調研走勢分析
自從2008年發生了“三聚氰胺”事件以來,中國的奶粉進出口貿易行業出現進口量得到強勁增長,而出口量則大幅度下降的情況。2009年是我國的奶粉進出口貿易情況開始出現巨大變化的重要年份,因此對於2009年我國奶粉市場變化情況的研究,對於了解原裝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全球範圍內對於奶粉的市場需求明顯出現減弱,奶粉市場出現供給過剩的現象,國際市場上奶粉價格開始持續走低。[1]而在中國市場,由於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信心不足,對於原裝進口奶粉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原裝盡快奶粉價格趁勢不斷上揚,國際市場的奶粉也開始大量流入中國市場。因此,在國內市場上,國產奶粉銷量大幅下降的同時,原裝進口奶粉的整體狀況則表現為量增價揚。
一、2009年以來,原裝進口奶粉在進出口貿易上的變化情況
(一)2009年以來,原裝進口奶粉增長迅速,奶粉出口量明顯下降,奶粉淨進口量增速顯著。
2009年,原裝進口奶粉在我國幹乳製品的進口份額所占的比重達到42%,比2008年增長了13%,而我國奶粉的出口量在幹乳製品的出口份額中占60%,相比2008年減少了19%;2009年,我國進口的國外原裝奶粉數量達到24.78萬噸,相比2008年增加了145.6%,而我國奶粉的出口量僅為0.97噸,僅僅是2008年奶粉出口量的15.2%。由於奶粉進口量的大幅增加以及奶粉出口量的大幅下降,使我國的奶粉淨進口量出現大幅的增長,達到了23.8萬噸之多,相比於2008年增加了整整5.4倍,甚至達到了2009年我國國內奶粉生產總量的21%。
我國奶粉進出口貿易之所以發生這麼巨大的變化,一方麵的原因是由於世界上的一些國家出於保護本土企業利益和保障本國食品健康安全的目的,對我國的奶粉出口采取了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限製措施,更主要的原因在於2008年發生的三聚氰胺事件的惡劣影響,嚴重破壞了國內消費者對於國產奶粉的印象,導致社會公眾對國產奶粉信任危機的發生,將消費需求轉移到原裝進口奶粉上,導致對原裝進口奶粉的消費需求持續旺盛,致使奶粉進口數量的大幅提升。根據中國奶業協會在2010年6月針對青島消費者進行的乳品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七成的被調查者在購買奶粉的選擇上,更加傾向於選擇原裝進口奶粉。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會有市場調查數據顯示,從2008年9月發生三聚氰胺事件以來,原裝進口奶粉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份額大幅提高,增加幅度大約達到30%左右,國產奶粉在國內市場上的銷售份額則相應地減少了大約30%左右。
(二)全脂奶粉是原裝進口奶粉的主體,其市場份額不斷得到擴大。
近10年以來,在我國市場上的原裝進口奶粉中,全脂奶粉的進口數量在大多數年份都要多過脫脂奶粉的數量,因此成為原裝進口奶粉的主體。三聚氰胺事件的發生,使這種態勢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在2009年,我國原裝進口奶粉中的全脂奶粉的進口數量為17.48噸,相比2008年達到了298.2%的增幅,而原裝進口奶粉中的脫脂奶粉的進口數量則為7.04萬噸,相比2008年,增幅僅僅為27.5%。2009年原裝進口奶粉中的全脂奶粉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71.3%,而2008年全脂奶粉的市場份額為45.5%。
原裝進口奶粉,特別是全脂奶粉快速增長的進口量反映出了市場上旺盛的需求和奶源供給緊張的供需矛盾。究其原因,一方麵是由於國內市場對於奶粉的需求仍然存在,三聚氰胺事件的負麵影響在短時間內還無法徹底消除,而國內市場以及一些乳製品加工企業對於國內奶源仍然缺乏信心,因此導致國外原裝奶粉的大批量進口,另一方麵,在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後,很多奶農放棄了奶牛飼養,做出倒奶、殺牛的行為,因此國內牛奶產量大幅下降,由於奶源出現減少,也促進了國外原裝奶粉的進口。根據中國奶協的數據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奶牛飼養的數量是1218.5萬頭,相比於2008年減少了1.2%,牛奶的總量是3518萬噸,相比2008年也減少了1.1%。由於奶牛飼養的存欄數恢複周期是3年,而三聚氰胺事件的影響仍然存在,由此帶來的奶牛飼養數量下降的現象在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改善,這就意味著國內奶源緊缺的現象將持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