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經貿合作的分析與思考
經濟研究
作者:陳大宗
【摘要】中韓兩國的地理位置優越,為兩國的貿易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環境。兩國的文化背景相似,來往曆史悠久,為兩國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背景,1992年兩國正式建交,到如今兩國的貿易的往來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中國進口的高科技增多,韓國在華投資增多。目前,中韓兩國的貿易格局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以及進出口產品多元化,但仍然存在著波動以及較強的競爭力,但是由於兩國的良好的政治關係,經濟發展的共同目標,中韓兩國的貿易合作依然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中韓貿易合作現狀未來前景
早在數千年前,中韓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頻繁的交流,因此中韓兩國的貿易合作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在二戰後期,中韓兩國中斷交流將近30年之久,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中韓關係不斷緩和。到了1998年,金大中總統訪華,中韓宣布建立麵向21世紀的中韓合作夥伴關係,2000年朱鎔基總理訪韓,中韓一致同意將中韓合作夥伴關係推向全麵合作的新階段,尤其是在最近的幾年,中韓兩國的高層不斷建交,推動了兩國的貿易發展,使韓貿易合作走向了新的階段。
一、中韓貿易的建交開始
中韓兩國的貿易的開始大概是從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逐漸和解,韓國推行“北方外交”的外交政策方針,而此時,我國處於改革開發的階段,向各國學習,取其長來補其短。在1976年,韓國通過我國的香港進口我國的本土產品辣椒、大蒜等農產品。在1978年,中國經香港進口以及出口的貿易額分別達到了4萬美元、790萬美元。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80年代期間,是中韓兩國貿易發展的雛形,其貿易規模小,資金流動率低,進出口產品也較單一,多以商品為主,所以政府還沒有重視兩國貿易的發展。
到了80年代後期,兩國的政策的不斷調整,兩國的經貿合作關係也有所緩和,這一年兩的合作貿易總額又翻了一倍。到了1992年,8月,中韓兩國正式確立外交關係,簽訂了四項雙邊協議,協議的簽訂,為兩國的貿易往來提供了法律方麵的保證,為兩國的貿易合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使兩國的貿易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而在當時的中韓貿易總額隻有50億美元,但是從2001年起,兩國的貿易來往發展的十分迅速。2000年兩國的貿易總額為345億美元,2001年達到了200億美元,到了2006年為1334億美元,是2000年的3.9倍,到了2008年,貿易總額大到了1800多億美元。當年的中國成為了韓國第一大貿易合作的夥伴。
在貿易總額飛速發展的同時,中韓兩國的貿易結構也發生了改變,從原來的單一的商品的貿易結構,到了今天的產業用的電子產品、光學醫療設備、化工產品,由勞動密集型產品轉向技術集約型產品。
目前,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的韓資企業達到了6000多家,投資額到達了900萬美元,所以近年來大部分高品質半成品的零件均是來自韓國所生產的。
總的來說,兩國建交後貿易飛速發展,中韓兩國的兩國的國際環境,為兩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利的機會,兩國高層不斷建交奠定了政治基礎,兩國要牢牢抓住這次機會,擴大雙邊貿易,實現貿易的多領域發展,是兩國的經濟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提高國際地位,其次提高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