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進遼寧農產品出口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我國農產品的品質、加工程度和附加值都比較低,因此,應按照國際市場標準進行生產和加工,定向出口、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改變主要靠初級產品出口的不利局麵。首先,建設出口加工基地,大力發展農產品的加工、儲藏、保鮮,實現農產品的多層次增值。所有農副產品都可以進行粗、精、深加工,分等分級,提高等級和效益,特別是名、特、優、新、稀和加工潛力大的農產品。其次,加大國際農業核心技術和先進農業設施的引進,選準農產品加工重點開發產品,加強農業高新等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發展高科技農業企業,提高遼寧農產品科技含量。最後,鼓勵、推動傳統農產品生產企業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優良品種與國內自主研發並重的方式,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
(二)發展有機農業產品,實施品牌競爭戰略。
目前,國內根據土壤標準劃分了食品的4個等級:普通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作為農產品中的“頂尖食品”———有機食品在生產中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等物質以及基因工程技術。通過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可以打破中國農產品出口的“綠色壁壘”,實現順利出口。現在國際市場競爭戰略已經由以價格競爭為主轉向以非價格競爭為主,國外消費者很重視名牌。發展農產品品牌,一方麵可以提高出口農產品的質量,使國外消費者了解遼寧省的農產品,拓展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的營銷能力;另一方麵有利於處理農產品貿易糾紛,避免一些國家對農產品出口的全麵封殺。
(三)以自主創新形成品牌農業。
在當今的國際經濟舞台上,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僅做一流的製造商不能真正贏得國際市場,隻有擁有自主品牌才能增強出口競爭能力。對於農業企業也是如此,不斷生產出“異質化”的產品,並形成自主品牌,這是在國際市場上取勝的重要戰略。而沒有自主創新,“異質化”產品的生產無從談起。基於自主創新基礎上的遼寧農產品出口品牌的形成,應遵循“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優勢區域”的模式,並在此基礎上,點麵結合,梯次發展,形成“主導產業為支撐,龍頭企業為載體,龍頭帶區域,區域連農戶”的品牌農業實施工程。對於遼寧具有比較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水海產品、禽畜肉類、蔬菜、水果、雜糧雜豆、幹堅果和寵物食品等出口主導優勢產業加大資金投入,鼓勵科技創新和研究與開發活動;對於成長前景好、創新能力強的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重點進行支持,並創造有利於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形成的條件,打造農業企業的跨國公司;加大對出口優勢區域的研發投入,形成創新型的出口基地。
參考文獻:
[1]遼寧打造自主農產品出口品牌.國際商報[N].2011,07.
[2]王玉梁.中國:走出去中國[M].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2012.
[3]王凱.顏加勇.中國農業產業鏈的組織形式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