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育和技能對幸福的影響序幕(1 / 1)

教育和技能對幸福的影響序幕

幸福指數

教育和技能是國家實現繁榮和人們擁有更幸福生活的關鍵。從根本上說,培養技能對個人具有內在價值,因為這滿足了人們最重要的願望之一:學習的基本需求。技能分有多種類型,所有技能都對健康幸福的生活至關重要。總的來說,理解和把握整個世界的能力為人們提供了重要機遇,也增強了其把握自身生活的能力。另外,教育使那些能給個體帶來內在樂趣的活動成為可能,比如,讀書、欣賞藝術展覽等。

教育不僅具有內在的價值,而且會間接影響人們的幸福。個體能夠從教育中獲益:教育對人的物質生活條件有著深切的積極影響,較高的教育水平會帶來更高的收入,也會讓人更能勝任工作。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普遍也有更好的健康狀況,因為他們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減少在危險工作環境裏上班的可能。同時,教育也能提高公民意識,推動政治參與。最後,教育可以讓個體充分融入社會所必須的能力。

教育不僅對受教育的人而言很重要,而且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麵上也是一樣。教育和技術可以通過提高生產力和經濟發展速度、提高宏觀經濟和政治的穩定性、降低犯罪率和增強社會凝集力這些方式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另外,教育在應對現代社會發生的深遠結構性變革方麵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技能是通往未來的有力途徑,可以賦予人們和社會廣泛的創造潛力。最後,提高收入水平最低人群的技能可以有效遏製收入不平衡加劇的長期趨勢。

研究表明,教育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累積,從人生的最初幾年便開始了,另外人們不是隻有通過接受正規教育才能獲得技能。對學生的教育成果主要受到他們家庭背景尤其是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影響。這意味著一些兒童在開始接受正式教育的時候就已經處於優勢地位,而接著考試成績又會對他們能否升入大學產生影響。另外,擁有更高的教育程度和技能的人也更容易進行在職培訓。這種不平衡的形成和發展方式意味著教育缺失問題應該盡早解決,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學生應該接受充分的學校教育,以彌補其先天的劣勢。

盡管美好的生活包括很多東西,但是教育或許是最受父母重視的一個方麵,以改善子女未來的生活機會。通過投資教育,家庭和政府可以同時實現很多經濟和社會目標。目前衡量教育成果的方法很完善,得到的統計數據也很可信。但是,這些衡量方法的範圍相對局限,例如,大部分的可用指標往往集中關注認知技能和學校教育,而且衡量對象常常也僅限於特定的人口群體,比如青年。提高和完善對教育和技能的衡量方法可以讓人們更好地了解教育對生活其他層麵的潛在影響。另外,人們也需要這樣的衡量方法來設計有效的政策。

本文納入了一些完善的教育指標,這些指標可以基本反映出目前的成人教育狀況以及青年人特定的認知技能。

教育程度。這是一個基本指標,反映某個國家的人們所接受的正式教育的水平。

教育預期。成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反映出一個國家所積累的人力資本儲量。

終生學習。在學校接受的正規學習是人一生中所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人們也會在其他環境和其他時間裏提高自身能力和習得新技能,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

學生的認知技能。目前已經列出的衡量工具提供了有關國家教育潛力的信息,但是,並沒有顯示出人們所獲能力的實際質量,因此,也就無法顯示所獲得的學曆如何促成個人的幸福,比如提高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幾率。所以需要能夠直接衡量個人技能的指標,比如,基本技能和數字時代的讀寫能力、學術技能、技術技能、管理和創業技能等。

學生的公民技能。公民技能包括公民學(包括公民權利和義務、政府運作、城市事務)和公民權的了解和認識。

總之,在過去幾十年裏,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而各國的教育程度水平日趨接近。但是,閱讀能力和公民技能測試顯示,各國教育成果的質量仍然存在很大差異。女性的教育程度正在超過男性。最後,盡管很多國家提供免費的學校服務,但是教育程度和成果仍然受到家庭收入和社會經濟背景的深切影響。這表明國家應該向經濟社會背景欠佳的學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扶持。(本文摘自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著,洪曼劉美辰何衛寧等譯:《民生問題:衡量社會幸福的11個指標》責任編輯/吳文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