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那個班組長卻對劉壯說: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更重、更複雜的設備,他們用同樣的方法也安裝過。確實令人感歎——勤勞智慧的中國工人階級啊!
不過那班組長臨走時卻悄悄對劉壯說:這樣一套流水線,隻要有圖紙,甚至隻要有測繪,完全就可以仿造出來。無非是電氣部分可能差一些。不過價格可是相當便宜,最多六、七十萬人民幣。
臥靠!劉壯簡直就要雙腳跳了。六、七十萬人民幣,而現在是——六、七十萬美元,這價格也太懸殊了一點吧?他也隻能是自我安慰:也許台灣的人工高;這項目也很盈利。可……心裏怎麼這麼不舒服涅?
這件事,雖然在劉壯心裏埋了一根刺,但他還是決定忍了。另外,招工的焦頭爛額也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而招工,就出現了一個令人無語的冷笑話,招工廣告還沒發出去呢,這“應聘者”已經人滿為患了。
這關係戶都是各顯神通,全都找到劉壯這裏,可這麼多人又該怎麼安排?聘用誰?不聘用誰?那還真是一門學問。等到廣告以後,那應聘信更是堆積如山。這……?
還好,還有蘇律這個冤大頭。劉壯一推三不知,把這麻煩事全都推給了蘇律。可就是這樣,關係戶也招了一大半。更出乎意料的是,那些關係戶竟然大多都有著真材實料。這就讓劉壯有些納悶了:難道人才也要拚關係啦?
其實這原因也很簡單。新中國這三、四十年不懈的掃盲和基礎教育,確實培養出各行業大批人才。雖然高精尖的人才不多,技術也比較落後,但充當個基礎工人還是綽綽有餘的。要不然,怎麼短短幾十年變成“世界工廠”?做夢去吧!
再加上景仁紙業那塊“中外合資”的牌子也夠吸引人。秦岡的工廠又是鳳毛麟角。這更使得人才集中了過來。劉壯也不想想:當時的顧潔還想到外商的賓館裏當服務員呢。
不過那些鋪天蓋地的應聘信也大多隻能放棄了。看得台灣那個王廠長是直流口水。令人驚奇的是,他竟然建議:保留那些應聘信,要作為景仁紙業的人才儲備。
好奇之下,劉壯就詢問起了原因。他還以為有什麼“海外先進管理經驗”呢。沒想到那位王廠長回答道:“台灣現在是用工荒,一則招聘廣告出去,回一、兩封求職信就很難得了。所以……”
一聽這樣的回答,劉壯眨了半天眼都沒反應過來。怪不得啊怪不得,原來台灣工廠裏的多麵手是這樣來嘀!
此外,就是鍋爐安裝問題了。找了家省勞動廳下屬的工程隊才應付過去。而且是全款付清、包驗收通過。而劉壯也在驗收時見到自己重生之前的老同事——站長葉需仁。
幸好,還有鄭小飛幫忙,暫時讓劉壯拖欠著叉車的款項,這才讓劉壯勉強地應付過去。這錢,還真是個大問題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