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思危
著名經濟學家。工商管理碩士學位(MBA),高級工程師(教授)。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八屆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主席,國家軟科學研究會理事長,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去年是最困難的一年,今年是最複雜的一年。宏觀經濟何去何從?
“保八”的代價
去年成績的取得,付出了很大代價,對今年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大量的投資造成產能過剩、產品積壓、效益降低和汙染的回潮。流動性過剩則可能導致中國特色的次貸和通脹的危險。
2009年中國實現了“保八”的目標,GDP總量接近日本,預計二季度會超過日本。我國的外貿是2.2萬億美元,超過了德國,位居第一位。去年城市居民收入增長9.8%,農村居民收入增長8.5%,基本上與經濟增長保持了同步,但從絕對收入看,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還很大,差3倍。糧食也保持了增長,2009年糧食產量5.31億噸,全國人均接近400公斤。
去年成績的取得,付出了很大代價,對今年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影響。
第一就是靠大量的投資。去年投資增長了30.1%,達到了22萬億元,相當於占GDP的三分之二。大量投資可以增加就業崗位,拉動鋼材、木材、水泥等生產資料的需求,有一部分投資會通過工資轉化為消費來拉動經濟,但是大量的投資造成產能過剩、產品積壓、效益降低和汙染的回潮。
第二個問題就是流動性過剩。去年銀行貸款增加9.57萬億元,政府財政支出增加5083億元,合計約10.1萬億元。推動投資的迅速增長約7萬億元,還有3萬億元的錢哪裏去了?坦率地說,上半年是進了股市,下半年進了房市。這些錢主要是借給誰了?主要是借給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了,所以各地“地王”紛紛湧現。地方政府借錢靠什麼還?第一是靠賣地,現在土地收入占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40%到60%。第二是靠收稅。在這種情況下,土地價格下降,稅收減少,有些地方政府的還債能力就會出現問題。我認為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次貸,在國外是指把貸款貸給不符合條件的借款人,在中國來說是把貸款貸給沒有還款能力的地方政府。如果填了這個窟窿了,改善民生等方麵的支出肯定就會減少。
另一個更大的危險就是通貨膨脹。今年很多人對通貨膨脹估計得比較樂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控製的目標是3%。我看3%夠嗆,因為2月份已經達到了2.7%,一季度的數據是2.2%,但一季度的PPI已經到了5.51%了,所以二季度總體來看是上升的趨勢。
“外轉內”促發展
在最複雜的一年裏,中國經濟發展應該轉為依靠內需,轉為內涵性增長,轉為內生型發展。
我們接下來應該怎麼做?我歸納成三個“外轉內”。
第一個外轉內就是從依靠外需轉為更多的依靠內需。去年8.7%的增長中投資占了8%,消費占4.3%,淨出口-3.6%,外貿對經濟增長起到了拉後腿的作用。去年外貿下降13.6%,一些外向型企業減產甚至關門,導致工人失業等問題。今年一季度外貿同比增長44.1%,實現6000億元,如果再乘以4就是2.4萬億元,比去年的2.2萬億元,增長並不多,外貿形勢很嚴峻。對此,我們要在技術上創新,提高產品檔次;改善外貿結構,向高端發展,減少加工貿易;擴展外貿領域,更多的向亞非拉去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