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稻葵:後危機時代中國如何應變(1 / 2)

李 稻葵

清華大學金融係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管理學學士(1985年),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1992年)。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Freeman經濟學講席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應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政策在不斷調整,調整是基於三個方麵的變化:國際經濟金融規律的變化、國內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投資理財領域的變化。

世界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體現在資產價格會上升,體現在通脹水平會上升,發達國家短期內不會出現負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國際形勢雖然非常複雜,但其本質比較清晰。金融危機的起源是最發達國家的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導致的,發達國家采取了思路高度清晰的救市方針,就是以國家信用做擔保,修複私人部門的資產負債表。美國人和英國人都發債和印鈔票,歐洲中央銀行也以間接購買私人銀行資產的方式,來擴大基礎貨幣的發行,同時利息率保持在一定的水平。在這個清晰思路的引導下,世界經濟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經濟,在過去18個月內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第一個國際變化是資產價格迅速恢複。過去18個月,美國標普500指數迅速恢複到了11000點,發達國家資產價格恢複了35%到40%。因為新興市場國家是資金接受國,大量資金湧入,資產價格恢複得更快。現在全球股市基本價格恢複到了曆史最高點的60%水平。預計未來3到5年,全球股市價格不僅能夠恢複到危機前的最高水平,而且還會超出。

第二,我個人認為世界實體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從道理上講,經過18個月的演變,金融危機已經由私人部門的信用危機轉變成了國家信用的下降,而國家的信用下降絕對不會構成新一輪的金融危機。主要發達國家是國際貨幣的發行國,而新興市場國家大量的外彙儲備,短期隻能投入到發達國家的主權債務裏,它們並不希望發達國家的信譽下降而帶來第二輪危機。

如果一旦這些國家出現進一步的信用危機怎麼辦?道理很簡單,繼續發鈔票。美聯儲現在提出了發行3000億美元購買美國長期債券計劃,歐洲中央銀行則會印鈔票購買商業銀行持有的希臘主權債務。

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會不會像雷曼兄弟那樣破產呢?不可能。大而不倒,小而不救。希臘GDP隻占整個歐洲的5%,加上愛爾蘭和西班牙不超過10%,而且希臘的問題200億美元就能解決了。

分析的證據在哪裏?最近美國很多投行紛紛上調美國一季度GDP增速,從3.5%上升到4%,這是在去年第四季度美國GDP出現6%以上反彈基礎上的進一步反彈。國際金融市場的價格恢複比較快,英國經濟跟金融業關係密切,所以英國經濟全年向好。歐洲大陸也基本如此。

因此,世界經濟不會出現二次探底。需要關注的是,歐洲國家和美國正在考慮大幅度調整通脹的標準,從2%調整到4%,甚至是6%。

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體現在資產價格會上升,體現在通脹水平會上升,體現在發達國家增速短期內不會出現負增長。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整個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國內經濟進入高自然增長率階段

未來若幹年要采取“寬財政、緊貨幣”的政策。一方麵傳統的貨幣政策工具將會反複使用,另一方麵還會采取一些非傳統、非典型的貨幣政策工具,來擴大我們資產市場的有效供給。

國內經濟的情況也在“變”,主要有幾個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