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背離的市場中尋求確定性機會(1 / 1)

何濱

大摩卓越成長基金擬任基金經理

近日,滬深股市遭遇重挫。4月19日,滬深兩市分別以4.79%、6.22%的驚人跌幅創近幾個月跌幅紀錄,震蕩市道中如何投資和規避風險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市場中短期走勢如何?股指期貨的推出會否改變市場格局?新基金的建倉策略如何規劃?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正處發行期的大摩卓越成長擬任基金經理何濱。

近來,在小幅震蕩中,市場熱點退潮。滬深兩市雙雙深跌,滬市失守3000點關口。大摩資源基金經理、正在發行的大摩成長擬任基金經理何濱女士則認為,股指期貨和融資融券兩項政策因素不能改變市場原本的趨勢,而風格轉換短期內也不大可能完成。對市場中短期來看,還是維持一個震蕩市的判斷。

她認為,在相對複雜的市場環境中,對中短期A股市場的基本預判是頻繁震蕩,打破這種震蕩局麵還要看海外和國內的經濟情況,如果經濟有中期趨勢性變化,那麼股票市場也會做出反應。

談及大摩卓越成長基金投資策略的時候,何濱說:“今年超額收益的來源不同於往年的行業配置,而是在於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精選個股,把握企業內在價值和成長趨勢,把可持續成長的投資標的作為核心配置,追求可持續的超額收益,這個核心策略不會隨市場波動改變。”

何濱的選股標準包括定量和定性兩個方向。定量,是看企業的曆史業績,當中的一個假設條件,就是曆史能夠實現高增長的話,那麼它未來很有可能也實現高增長。定性的方法,是通過分析研究,特別是實地調研,然後看出這個企業在未來是有潛力能夠實現高增長的。然後再篩選出來一批股票,這個就形成‘大摩成長基金’的投資對象庫。之後在這個對象庫裏麵再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調研,然後再看企業的特征,看它的不確定性在哪裏、風險在哪裏?通過選擇,確定哪些可以列入核心品種,哪些可以作為趨勢類的配置,哪些需要繼續持續地跟蹤觀察,可以暫時把它列為潛力類品種,然後再構建投資組合。

何濱認為,市場實際上已經進入了經濟複蘇以後的一個觀察期和觀望期,今年也是中國真正開始進入經濟結構轉型的一個時期,投資也將會圍繞經濟結構轉型為中心來進行。但在這個震蕩中也存在很多的機會,就是在背離的市場中尋找確定性。現在已轉入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的進程當中,政府的工作重心已由保增長,轉向了調結構、促民生,所以雖然宏觀經濟看起來波瀾不驚,但是不同領域、不同板塊的差異就非常大了,比方說房地產和新能源,所處的市場環境就迥然不同。

尋找確定性的思路是沿著兩個方向去選:一個方向是政府推動;另一個方向是市場自發。所謂的政府推動,也就是說,跟著政策走,看看政策推動引導的這些行業,比方說醫療保健、新能源、節能環保、農業,還有軌道交通、“三網融合”等方麵。所謂的市場自發,就是說即使政府不去推動經濟結構轉型,但是由於我們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實際上勞動報酬率是在自然地提升的,也就是說有相當大的一部分群體,他們的收入正在持續不斷地上升,從而帶動中低端消費的持續不斷的上漲。

在談到大摩華鑫基金所積累下來的投資理念時,何濱說,她會在投資過程當中,經常不斷地提醒自己,以中長期的角度來進行投資管理。在構建投資組合方麵,她會分為核心、趨勢,還有潛力品種,在不斷地跟蹤,進行動態調整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有前瞻性、有效率的投資組合,希望能夠做中長期的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