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你的企業信息化了嗎(1 / 3)

一、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的產物,是企業以企業流程優化重組為基礎,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製和集成化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所有信息,實現企業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能力。

目前關於信息的解釋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但不論是哪種,對信息化的認識都是相同的,即企業信息化中,信息技術是手段,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是方法,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是目標。

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關鍵點在於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實現將關鍵的準確的數據及時地傳輸到相應的決策人的手中,為企業的運作決策提供數據。數據庫以及相關資料的分析和整合,都可以通過信息化來完成,這樣極大地縮短了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還能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係統性。

同時,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還是一個係統的工程,一個人機合一的有層次的係統工程。該工程包括企業領導和員工理念的信息化,企業決策、組織管理的信息化,企業經營手段的信息化,設計、加工應用的信息化等。在這個工程裏,所有的企業組成部分都統一為一個整體,讓企業的運轉具有整體性和關聯性,確保了信息的有效傳達和溝通的方便快捷。

案例:鞍山鋼鐵的小型機集群

鞍鋼是一個有90年曆史的老企業,是鋼鐵行業中名列前茅的大型中央企業。在產業化道路上,它們走出了一條完全不同於武鋼、寶鋼的信息化道路。鞍鋼ERP係統采用三層應用軟件體係結構,以小型機集群作為運行平台。“我們用小型機集群做平台,成本隻相當於用大型機的1/3.”鞍山鋼鐵集團公司管理信息部經理王敘很自豪地說。

2002年前後,鞍鋼決定上馬高度集成的ERP係統,以提升企業管理效能。但是在對運行平台的選擇上,鞍鋼集團領導層卻猶豫不定。一開始,有人主張用大型計算機,武鋼和寶鋼管理信息係統都采用大型計算機作為運行平台,而也有人主張用小型機集群作為運行平台,他們認為大型機太貴,且大型機隻有IBM一家,沒有選擇餘地。最終,使用小型機集群自主創新的思路得到了鞍鋼集團高層領導的認可。

另外一個基礎性的工作是:選什麼樣的編碼係統。鞍鋼一開始並不想買國外的,隻準備買美鋼聯的編碼體係來作借鑒,剩下的事情都自己做。但最後鞍鋼還是買了。這套編碼體係裏麵的理念為鞍鋼ERP係統的整個基礎設計提供了啟發。

第一個上的信息化係統是產銷係統。鞍鋼從集團內部一次調了14個核心骨幹,2004年在全國重點大學招了18名大學畢業生,2005年又招了16名,構成了主要的IT人員團隊。同時又從一線調來一批業務人員,這些業務人員涉及市場營銷部、生產製造部、計劃財務部等部門,涵蓋從簽訂合同到發貨整個過程的業務環節。

鞍鋼的信息係統是C/S三層結構,最上層是數據處理層,中間層是事務處理層,或者叫交易處理層,底層是客戶端,或叫展示層。配合軟件結構,鞍鋼整個計算機體係也是按三層來設計的,就是數據處理、事務處理和客戶端。

兩層和三層的最大區別在於係統處理能力,三層結構的係統處理能力是兩層結構的10~20倍。

當鞍鋼下了決心要上小型機集群的時候,IBM派了十幾個專門搞小型機的人來參與。但到底要部署多少小型機才夠?誰都沒有經驗,是需要計算的。IBM提供了計算公式,IBM公司的工程師把算法傳真給鞍鋼,但全部都是英文,鞍鋼自己翻譯,自己按公式算。其結果讓IBM的人大吃一驚,他們沒想到,鞍鋼人居然真的算出來了。

這就是鞍鋼,這就是鞍鋼人。在他們的努力下,建成了小型機集群的ERP係統,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

二、信息化的意義和現狀

具體說,企業信息化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可以歸納為:

①有利於企業與國際接軌,迅速掌握國際先進技術,是企業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製,特別是跨國經營的重要前提。

②有利於企業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市場發展的新趨勢,抓住發展機遇。全球信息化的迅速發展,使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傳播的速度加快,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③為企業開發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④增加企業間的技術流通,尤其是戰略聯盟內部的技術交流和信息共享,總體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