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22
大火燒出的奇跡
但不管什麼天氣,都根本無法阻撓我散步,或者說阻止我出門,我常常在最深的積雪中踏雪8或10英裏,去和一棵山毛櫸或者一棵黃樺或是鬆林中的一棵老相識見麵聊天;冰雪使它們的樹枝下垂,這樣使樹頂變尖,把鬆樹變成鐵杉樹的模樣。
1933年,正當經濟危機在美國蔓延的時候,哈理遜紡織公司因一場大火化為灰燼。3000名員工悲觀地回到家裏,等待著董事長宣布公司破產和失業風暴的來臨。在漫長而無望的等待中,他們終於接到了董事會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員工繼續支薪一個月。
在全國上下一片蕭條的時候,能有這樣的消息傳來,員工們深感意外。他們驚喜萬分,紛紛打電話或寫信向董事長亞倫·傅斯表示感謝。
一個月後,正當他們為下個月的生活發愁時,他們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長宣布,再支付全體員工薪酬一個月。3000名員工接到信後,不再是意外和驚喜,而是熱淚盈眶。在失業席卷全國、人人生計無著的時候,能得到如此照顧,誰不會感激萬分呢?
第二天,他們紛紛擁向公司,自發地清理廢墟、擦洗機器,還有一些人主動去南方一些州聯絡被中斷的貨源。3個月後,哈理遜公司重新運轉了起來。
當時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是這樣描述這一奇跡的:員工們使出渾身的解數,日夜不懈地賣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幹25小時,曾勸董事長傅斯領取保險公司賠款一走了之和批評他感情用事、缺乏商業精神的人開始B艮輸。
現在,哈理遜公司已成為美國最大的紡織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個國家。
財富感悟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更多的道理。在遇到困境時,要勇敢麵對,永不言敗。
故事123
給自己一片懸崖
一位原籍上海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尋找一份能夠糊口的工作,他騎著一輛舊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替人放羊、割草、收莊稼、洗碗……隻要給一口飯吃,他就會暫且停下疲憊的腳步。
一天,在唐人街一家餐館打工的他,看見報紙上刊出了澳洲電公司的招聘啟事。留學生擔心自己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他就選擇了線路監控員的職位去應聘。過五關斬六將,眼看他就要得到那年薪三萬五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出人意料地問他:“你有車嗎?你會開車嗎?我們這份工作時常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澳大利亞公民普遍擁有私家車,無車者寥若晨星,可這位留學生初來乍到還屬無車族。為了爭取這個極具誘惑力的工作,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有!會!”
“4天後,開著你的車來上班。”主管說。
4天之內要買車、學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留學生豁出去了。他在華人朋友那裏借了500澳元,從舊車市場買了一輛外表醜陋的“甲殼蟲”。第一天他跟華人朋友學簡單的駕駛技術;第二天在朋友屋後的那塊大草坪上模擬練習;第三天歪歪斜斜地開著車上了公路;第四天他居然駕車去公司報了到。時至今日,他已是“澳洲電訊”的業務主管了。
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如何我無從知道,但我確實佩服他的膽識。如果他當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戰,絕不會有今天的輝煌。那一刻,他毅然決然地斬斷了自己的退路,讓自己置身於命運的懸崖絕壁之上。正是麵臨這種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
財富感悟
事實上,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衝鋒的機會,人才能集中所有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目標。
故事124
沒有不帶傷的船
太陽終於升起來了,陽光從頂端直射下來,溫暖的風兒驅逐了霧和雨,融化了湖畔最後的殘霧。霧霽後太陽對著褐色土地的嫋嫋炊煙微笑。旅行的人們穿越一個又一個的小島,為汩汩河流、涓涓小溪奏鳴的音樂所興奮著迷;河流的渠道中奔騰者的冬天血液,將隨之逝去。
英國勞埃德保險公司曾從拍賣場買下一艘船。這艘船原屬於荷蘭福勒船舶公司。它於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13次起火,27次被風暴扭斷桅杆,然而它卻一直沒有沉沒。勞埃德保險公司基於它不可思議的經曆,決定把它從荷蘭買回來,捐給國家。現在這艘外殼凹凸不平,船體有些變形的船停泊在英國薩倫港的國家船舶博物館裏。
不過,使這艘船名揚天下的並非勞埃德公司,而是一名來此觀光的律師。當時,他剛打輸了一場官司,委托人也於不久前自殺了。盡管這不是他的第一次辯護失敗,也不是他遇到的第一例自殺事件,然而每當他遇到這樣的事情時,他總有一種負罪感。他不知該怎樣安慰這些在生意場上遭受不幸的人。
當他在薩倫港船舶博物館看到這隻船時,忽然有一種想法:為什麼不讓他們來參觀這艘船呢?於是他就把這艘船的曆史抄下來,和這艘船的照片一起掛在他的律師事務所裏。每當商界的委托人請他辯護時,無論輸贏,他都建議他們去看看這艘船。到現在為止,去的人不計其數。
財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