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永不言敗(3)(1 / 2)

第七秘訣與前麵六條不同,它討論的主題不是金錢,而是金錢的主人。不是每個人都能賺到錢的,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有強烈的信念和欲望,必須不斷充實自己,必須不斷進步。

財富感悟

假如你的第一個辦法不能奏效,就換一個;假如這個還是不行,就再換一個,直到你找到有效的方法為止。

故事134

先吃小虧,後賺大錢

島村芳雄生於東京郊區一貧困的農村家庭。20歲那年,他背井離鄉來到東京城裏打工,在某小型零售店當店員,每月薪金兌換成人民幣還不到200元,而且大部分都要寄回家去給弟妹讀書用,因此他時常囊空如洗。

為了扭轉貧困的狀況,島村芳雄想自己創業,但資金問題一直困擾著他。他決定向銀行貸款。隻是,有哪家銀行會願意將錢貸給一個吃了上頓愁下頓的窮光蛋呢?結果,島村拜訪了多家銀行,得到的隻是嘲笑和白眼。

島村並沒有因此而氣餒,後來,他決定選擇一家銀行作為目標,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地向其提出貸款申請,希望人家大發善心。

皇天不負苦心人。前後曆經三個多月,當他第101次敲開這家銀行的大門時,對方終於被他那百折不撓的精神所感動,答應貸給他100萬日元。當親朋好友知道他獲得了100萬日元的銀行貸款後,也都紛紛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結果,島村芳雄總共獲得了200萬日元的借款。有了這筆錢後,他馬上辭去了店員的工作,成立了“島村商會”,開始了販賣麻繩的業務。

眾所周知,做生意就得麵對市場。為了打開市場,島村芳雄想出了“原價銷售”的方法。

島村的原價銷售術其實很簡單。首先,他前往岡山找到麻繩廠商,以單價0.5日元的價錢大量買進45厘米長的麻繩,然後按原價賣給東京一帶的麻繩需求商。他這樣做,不但無利,反而損失了若幹運費和業務費。

虧本生意做了一年之後,“島村芳雄的麻繩確實便宜”的名聲遠播,每天訂貨單從各地似雪片般飛來。此時,島村芳雄按部就班地采取了心中早已想好的行動。他拿出過去的進貨單據到訂貨客戶處訴苦說:“到現在為止,我是一分錢也沒賺你們的。如果,你們想讓我繼續這樣為你們服務的話,我便隻有破產一條路可走了。”

這樣與訂貨客戶交涉的結果是:客戶被他的誠實做法深深感動,心甘情願地把每根麻繩的訂貨價格提高到了0.55日元。

接下來,他又以同樣的方法來到岡山麻繩廠商洽:“你們賣給我每根麻繩的價格是0.5日元,我一直是按照原價賣給別人的,因此才得到現在這麼多的訂單,如果這種無利且虧本的生意繼續做下去的話,我的公司隻有關門倒閉了。”

岡山的麻繩廠商一看他開給客戶的收據存根,也都大吃一驚,這樣甘願不賺錢做生意的人,他們生平還是頭一次遇見,於是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將麻繩的單價降到每根0.45日元。

如此一來,以後島村每賣出一根麻繩便可獲利0.10日元。以當時他一天1000萬條的交貨量來計算,他一天的利潤就有100萬日元,在當時相當於1萬元人民幣。

數年過後,島村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老板。

財富感悟

島村芳雄的成功與他個人的努力分不開,但誰也不能否認,其成功更多的是源於他巧用了敢於吃虧的“原價銷售術”。

故事135

走出困境

在美國有一個叫雷·克羅克的人。他出生的那年,恰遇西部淘金熱結束,一個本來可以發大財的時代與他擦肩而過。按理說,讀完中學就該上大學。可是1931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又使其囊中羞澀而和大學無緣。

後來,他想在房地產方麵有所作為。生意好不容易才打開局麵,不料第二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房價急轉直下,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就這樣,幾十年來低穀、逆境和不幸一直伴隨著雷·克羅克,命運無情地捉弄著他。

56歲時,雷·克羅克來到加利福尼亞州的聖伯納地諾城。他看到牛肉餡餅和炸薯條備受青睞,於是就到一家餐館,學做這種東西。對於一個年過半百的學徒來說,其中的艱辛是完全可想而知的。

後來,這家餐館尋求轉讓。雷·克羅克毅然接了過來,並且將餐館的招牌改為“麥當勞”。現在它的分店遍布全世界,年收人高達幾億美元。

財富感悟

雷·克羅克是一個時運不濟的人。可他沒有怨有尤人,而是執著追求,活得有滋有味。

故事136

繞道

他曾經看見一位老人在寒風凜冽中趟過一條河。老人在河邊把自己脫得一絲不掛,然後頂著衣服一步一步走下水去。他喊住老人,說下遊有渡。老人也說曉得。但老人沒有回來,而是一步一步離他遠去,在呼嘯的寒風中走向對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