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處世之道(1)(3 / 3)

財富感悟

機會永遠是自己爭取的。

故事146

鎖匠的徒弟

它的古典風格甚至比希臘和埃及更加古老,冬日的繁多景觀描繪了一種難以表述的柔軟和纖細。我們常常習慣將冬日描繪成粗暴成性、殘虐冷酷的君主,實際上它正是以情人般的溫馨之手為夏天的樹林精巧梳妝。

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技藝高超,收費合理,深受人們敬重。更主要的是老鎖匠為人正直,每修一把鎖他都告訴別人他的姓名和地址,說:“如果你家發生了盜竊,隻要是用鑰匙打開的家門,你就來找我!”

老鎖匠老了,為了不讓他的技藝失傳,人們紛紛幫他物色徒弟。最後老鎖匠挑中了兩個年輕人,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

一段時間以後,兩個年輕人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但兩個人中隻有一個能得到真傳,老鎖匠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

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分別放在兩個房間,讓兩個徒弟去打開,誰花的時間短誰就是勝者。結果大徒弟隻用了不到10分鍾就打開了保險櫃,而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眾人都以為大徒弟必勝無疑。老鎖匠問大徒弟:“保險櫃裏有什麼?”大徒弟眼中放出了光亮:“師傅,裏麵有很多錢,全是百元大鈔。”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說:“師傅,我沒看見裏麵有什麼,您隻讓我打開鎖,我就打開了鎖。”

老鎖匠十分高興,鄭重宣布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眾人不解,老鎖匠微微一笑說:“不管幹什麼行業都要講一個‘信’字,尤其是我們這一行,要有更高的職業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高超的鎖匠,他必須做到心中隻有鎖而無其他,對錢財視而不見。否則,心有私念,稍有貪心,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最終隻能害人害己。我們修鎖的人,每個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

財富感悟

考核一個的能力,不僅僅是做事的技巧和方法,更為重要的是道德和人品,因為要想做事,必須先學會做人。

故事147

學會選擇與放棄

有一位旅者,經過險峻的懸崖,一不小心摔落山穀,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上的樹枝,上下不得,祈求佛祖慈悲營救,這時候佛祖真的出現了,伸出手過來接他,並對他說:“好,現在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執迷不鬆手,反而更抓緊樹枝,不肯放下。他說:“把手放一邊,勢必掉到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這樣一位執迷不悟的人,佛祖也救不了他。

比如,一個人希望成為有組織才能的領導,或者去當一名受人崇拜的演員,或是做一個有影響力的牧師。很顯然,它不可能同時都能做到這些。在生活中兩種期望可能是並不相容的,因而我們必須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

一個人應該明白做哪些事情適合自己當前的身份,而哪些是不適合的。這樣的話,他才能做到真正尊重自己。長大成人以後,他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他會選擇自己的愛情、職業、愛好,在做出這樣選擇以後,就該努力在既定的條件下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既定的人生抱負。“我不再是一個與他人無關的人了,我所做的一切,會深深地影響他人。

有一些年輕人總是希望把想象中的職業都可以在將來試一試。如果要他們進行選擇,就會感到猶豫不決。一個人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放棄自己想嚐試的大部分職業,專心致誌地去實現一個目標。

在放棄和壓抑之間是存在著原則性區別的。一個人如果壓抑他所有的欲望和希望,認為他們根本不可能實現,那麼它就很可能走上一條悲劇性的道路。但敢於大膽放棄的人就不是這樣,他們很清楚地認識到,那些欲望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沒有任何價值,在放棄之後,他們的內心變得更為堅強有力。他們敢直麵人生,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麼做。“我知道在自己內心裏仍然存在許多不成熟的觀念,如果我放棄了成人的生活模式,我將會破壞自己或他人的生活。為了長久永恒的幸福,我寧願放棄這些暫時的誘惑。”如果一個人能夠這樣對自己說,那麼他便不再感到內心的衝突和精神上的重負。

然而人們在心情不好時,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從而無法從煩惱的死胡同中走出來,因為不懂得割舍。

財富感悟

適時放棄一些利益,可以得到更多想待到的,而不懂得割舍的人往往什麼也得不到。

故事148

名聲的價值

比克家裏又添了一個兒子,這本應是個值得人高興的事,可比克卻為此憂愁萬分。原來他們一家四口人都擠在一間租來的小屋裏,現在又多添了一個小生命,小屋就可能住不下了。

比克決定自己買地蓋一座房子,於是找到銀行家邁阿密先生買土地。邁阿密先生雖有很多土地但卻從來不向外出售。比克初次和他見麵時,也遭到了同樣的拒絕。但當比克知到自己姓格林時,邁阿密先生卻大為吃驚:

“你是否認識傑米·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