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不征之國(2 / 3)

永樂大帝此人嫉惡如仇,眼裏不揉沙子,聽聞自己手下的附屬國居然有這種手段凶殘的家夥,心中很是不爽,你這是在幹什麼?跟著我大明朝混,我都說了我們是講究  禮儀的,你不分青紅皂白就出兵攻打人家,還差一點將人家給一窩端了,這也太不厚道了吧?你不講究啊!

永樂大帝大怒,立刻派使臣去責問胡季犛。

永樂大帝的出發點是好的,意思你胡季犛得瑟一會兒就行了,別太得意,我責問你一下,你也就給我認個錯,我也就原諒你了,畢竟你也是我的附屬國。

但是誰知道這胡季犛膽大包天,也可能是喝了假酒,酒勁一上來居然將永樂大帝派去的使臣給斬殺了,斬殺了還不說,更大言不慚的說了一句話,意思大概是這樣的:“我胡季犛天不怕地不怕,殺一個使臣算什麼,你要是派別人來我還接著殺”。

這倒黴催的,接下來永樂皇帝大怒。

這時候,更讓人無語的是,胡季犛這老小子後來酒勁過去了,知道自己犯了事兒,擔心大明帝國討伐,居然率先起兵攻打大明帝國。

這種情況,就不用多說了。

永樂大帝想都沒想,就直接挑選了一名大將軍去平定越南。

此戰毫無懸念,明朝一戰平定越南。永樂大帝,在越南設立“交趾布政使司”,一切與中原相同。

雖然製度上和中原完全一樣,但是,交趾布政使司,與其說是郡縣,不如說是“特別行政區”。

因為大明王朝在越南的統治,局限於府縣的治所,即以當地的城市中心。統治的基礎,是漢化較深的越南儒生。出了府縣治所,就完全依靠軍管了。越南那些連漢語都不會說的百姓,對大明帝國的統治是不買賬的。

再者就是大明朝的太監,這群家夥也忒不省心了,那個時候大明朝的太監就知道斂財了,這群太監在越南大肆的搜刮民脂民膏,更是加深了越南百姓的不滿,使得交趾布政使司,設立不久,就開始了無休止的軍事鎮壓。

越南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猴子的稱號可不是白來的,越南軍隊在越南普通百姓的支持下,舉兵造反,因為當地守將無能,加上北方蒙古壓力過大,大明帝國被迫放棄“交趾布政使司”,被迫承認後來建立的越南後黎朝。

越南後黎朝的統治者叫做黎利,黎利也表示繼續向大明帝國稱臣納貢。

有了“交趾布政使司“慘痛的教訓,以及北方的軍事壓力,以及後來自身軍力的下滑,使得大明帝國對越南徹底放棄了統治的想法,滿足於越南稱臣納貢。

但是,雖然大明帝國放棄了對越南的想法,但是,越南又主動貼上來了。

黎朝中期朝政混亂,後來有個叫做莫登庸的趁機掌控了越南的朝政,建立了越南莫朝。

……不得不說,越南起名還真是隨性,統治者叫啥名就取名叫啥朝。

但是,因為莫登庸此人暴虐無道,不得人心到了極點,殘餘的黎朝皇室在中偷偷又建立了一個政權,周旋著與莫朝對抗。

在越南各個方麵的幫助下,黎朝全麵反撲。莫朝節節敗退。這個時候,為了挽回敗局,避免被滅族。莫登庸選擇向大明朝稱臣。通過成為大明帝國的一部分來避免亡國滅族。

莫登庸遣使至鎮南關請降,將安南土地冊及戶籍獻於大明朝。同年十一月初三,莫登庸與大臣數十人自縛跪拜,入鎮南關向明朝官員納地請降,明朝將安南國降為安南都統使司從屬國降為屬地,改其十三道為十三宣撫司,各設宣撫、同知、副使、僉事,聽都統黜陟,命莫氏為安南都統使秩從二品,世襲,三年一貢,名義上越南再入大明朝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