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塵道場,以畫修心(1 / 1)

紅塵道場,以畫修心

聚焦

偶然於朋友處得見一幅山水畫,雄渾大氣間又流露出清新淡雅,點點水墨在心中氤氳而開,內心忽生一種清寧之境。幾尺素紙上盡顯綠水青山的錦繡風華,筆墨間流動著日月星辰的千年靈韻,令人一時竟忘記那個紛亂繁蕪的紅塵,忘記每日為生計而匆忙奔波的疲憊。

畫卷中彌漫著濕潤的氣息,淡淡的輕煙在雲端隨意地變幻著,一股清泉從隔世的遙遠飛奔而來,或急或緩,自由地穿梭在青山之間。幾隻飛鳥掠過翠綠的枝頭,在一片蒼茫中,努力地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幾間茅舍,掩映在叢林深處,或許是砍柴樵夫的歇腳之地,或許是山中年老夫婦相守之處,或許是隱世的高人對弈、品茗之處。筆墨間,山有山的性格,水有水的柔情,草有草的靈性,雲有雲的閑情,鳥有鳥的追尋,整個畫麵隱透著無限禪意,讓塵間沾染的浮燥片刻歸於沉靜。

自小,於山水,總有著宿命般的眷戀,而於水墨山水畫又帶著一種隔世的熟悉。迷離間總覺得自己到過畫中的地方,卻又似乎很遙遠。或許是朋友看出我的癡迷,玩笑說哪天見見作此畫者,既知玩笑,未曾放於心上,隻是此畫一直留在心中。不曾想,機緣巧合,終一日,見到作此畫者—— 孫瑜。

初見孫瑜,清瘦的長相,質樸的穿著,閑淡的性格,富有禪意的談吐,讓我誤以為他是方外之人。得知先生來自大山深處,自幼習畫,年長些又常行走於大江南北的名山大川,拜訪諸多大師,參悟佛理,忽然有些明白,他畫中的禪意從何而來,我的誤判又從何而來。

“常居屋外度清時,牛上橫將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綠,此情不與白雲知”。這許是我們一直以來行走在阡陌縱橫的人世間想要追尋的心境。經年的走訪、曆練,使得先生早就參透禪機,紅塵處處皆道場,道本平常,萬法隨緣,行住坐臥皆可以徹見本心。於畫的喜愛,於生活的禪悟,把一切感悟融入畫中,濃淡筆墨皆帶禪意。

人說,山水總長在心髒的位置,蹚過時間的河流,就能尋覓到那個有夢的地方。於孫瑜來說,他是山的兒子,山水一直就在他心中,而他在曠達的人生中,在萬丈紅塵道場中,以畫修心,參禪悟道,從而獲得一份堅實與淡定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