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小就要開始接受素質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全部上下來就得十六年。這十六年我已經上了十一年了,之後的五年我沒有資格談論,隻是在之前的十一年期間,我感覺我學到的東西是很有限的。這並不是因為我在學校不認真讀書,事實上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都是班裏的佼佼者,而且現在隻要我想要回到那個水平,絕對是分分鍾的事。隻是在學校裏優異的成績對我已經沒有什麼吸引力了,我感覺真正有用的那些知識似乎都存在於那些老師不讓讀的課外書裏,教科書我連通讀都懶得讀,語文課本上那些課文更是很少看。
說實話我很瞧不起老師這個職業,因為在老師眼中成績大於一切,你成績好了你就可以得到肯定,成績不好的幾乎就是一無是處,除非你特別會拍馬屁迎合老師或者家裏有錢又很大方。但是想想那些以成績為重的老師在上學的時候其實都不是什麼成績很優秀的人,否則他不用當老師。這就說明在學生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學習能力是在老師之上的。雖然老師進修了那麼幾年,但其實人的天賦無法改變。老師不是社會精英,但卻做著教書育人的勾當。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發現一些老師的能力在我之下,教了那麼多年學了,連個事都想不明白,不拿著他那本教師專用書就講不下去。反正我從小學數學沒聽老師講過,那麼簡單的東西看一眼例題就會了,老師講到第二單元我就可以自學完一本書,而且還把所有的練習題都做完了。還有那些語文老師,半點文采沒有,整天還嫌棄別人作文寫的不好,自己從來也不寫篇文章做個示範,就會給別人挑毛病,挑的毛病還就那幾個,一點也沒有新意。翻譯個課文拿著教輔念,誰不會啊,我可以比他做得更好。
最可恨的一點是老師通常都沒有自知之明,自己明明不行,還喜歡讓學生都聽他的。我一個老師他明明就是一個低能兒,還總是認為自己很對,寫個字像是一年級小學生似的,還整天說別人寫字不好。不會說普通話還教語文,念個詞非得變個調。講文言文一個字一個字地翻譯,遇到不會的就跳過,遇到簡單的就仔細講解,還喜歡糾結於個別字詞的用法。上課的時候不能交頭接耳,否則就要忍受一記重錘,動不動還喜歡指著人的頭說些威脅人的話,真是夠了。可能你們命好一輩子也不會遇到這樣的老師,但是我卻已經被此人折磨了一年了,搞不好還有一年。我真心期望能有一種製度可以把這些無能又無恥的老師換掉,讓有才能又找不到工作的人試一試,否則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從畢業到退休幾十年得禍害多少學生啊。
學語文本來就是一件很沒意義的事,單看語文試卷就可以了。標準答案那麼權威,不讓人有其他的想法。看完一首詩和一篇文章的感想還必須得和答案一樣,否則不給分。媽的,也沒看出標準答案的見解有什麼高明的,憑什麼就得和它一樣。其實所有的考生寫在試卷上的答案都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應付考試而已。我也不知道一個人看了別人寫的文章之後怎麼就有那麼多感想,反正我看完一篇文章之後通常是沒什麼感想,看完了就是看完了,頂多就讀了個故事而已。真那麼容易有感想的話估計現在人人都成思想家了。但是閱讀理解詩歌鑒賞之類的題危害程度遠遠不及作文,作文最無恥之處就是最佳立意隻有一個,寫其他的都要減分,而且作文的內容還必須符合語文老師的價值觀,如果你寫的幽默了一點,老師就會說你不嚴謹,如果你寫的深刻了一點,老師就會說你消極陰暗,反正就是得符合老師的心意。有趣的是世界上語文老師的價值觀好像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因為那些得到老師認可的高分作文讀起來都是一個感覺。其實作文得高分很簡單,隻要看出題目的立意,知道出題者想讓你寫什麼美好品質或者人生態度,然後再套上幾個慣用的名人的勵誌故事,然後再加上一句:啊!正是因為xxx(某某人)具有xxx(品質),他才能取得成功。然後再把開頭和結尾寫得一個樣,但是那些廢話在老師的眼中就叫做首尾呼應,是可以加分的。但是我卻從來也不願意那樣寫,因為我感覺那樣濫用事例其實並沒有什麼說服力,看著一些人明明不懂曆史或者對那些名人不怎麼了解就濫用他們的事例,覺得那是對曆史和偉人的侮辱。而且在證明一種觀點的時候往往就忽略了成功是各種因素共同促成的,過分誇大了自己想證明的那種因素的作用。所以我堅持認為寫議論文不能用舉例論證,直接講道理就是。但講道理是在有道理可講的前提下才講,大多時候我都不是很同意出題者的那種觀點,但是我還是直抒胸臆,這就導致了我前邊說的那位老師總是給我的作文打最低分,還說我愛發牢騷,fuck!說實話就是發牢騷!而且到後來那位老師直接就不給我的作文打分了,取代那個分數的是一句話:作文如做人。說得就和我很不會做人似的,但是後來我發現這句沒什麼意思的話竟然都不是他自己原創的,還是他從別的老師寫的文章上抄的。讓那個家夥教了一年還沒發現他說過一句原創的話,如果“作文如做人”這個命題成立的話,那我的奇葩語文老師就隻能是隻知道模仿別人自己沒有任何思想的那類人了。這是他自己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