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 釋迦成佛 封神終真相大白(1 / 2)

接引道人與混沌之極將一顆碗口大小的舍利投入洪荒世界後,在地府中平心娘娘與諸掌管者尚來不及有任何行動之前,迅速劃開六道輪回竟然投身入了地府中,轉世竟然成為了迦毗羅衛國的太子,取名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出世的一瞬間,天機頓時明朗,這小小孩童在離開母體後,竟然支撐著站了起來,一手指天一手之地言道:“天上地下,唯吾獨尊!”眾醫官以及接生婆頓時驚嚇欲死,而王後乃是大氣之人,見到這孩童竟然口出狂言,嚴令守住秘密。然則他從小就表現出無以倫比的智慧。16歲時,釋迦牟尼與表妹耶輸陀羅結婚,後生出一子命羅睺羅,這個時期,乃是他過著最為奢侈豪華的生活。然則19歲以後,釋迦牟尼多次出外遊曆,看到人間各種不同的痛苦,而且無論是誰,無論貧富,都無法擺脫生老病死的最終命運,竟然起了一眾要修道的念頭。釋迦牟尼堅信,世界上應該有一種永恒的東西,不會因為任何瞬間的痛苦與死亡而消失。29歲的釋迦牟尼放棄了奢華的生活,離家尋道,經過6年的艱苦修行,仍然無法找到解脫之道。

斜月山七星洞中的須菩提祖師正為剛收取的幾個俗家弟子講道,突然停止不語,接而深深歎息一聲。大弟子雲成子接而詢問道:“師尊不知為何歎息?”

須菩提祖師言道:“無常,世事無常啊!”有些迷惑地看著這些弟子,須菩提祖師竟然呆滯了些許。

雲成子隨即答道:“世事確是無常!不過,老師不是曾教授過弟子們,世事無常單憑本心麼?”

須菩提祖師撫掌大笑,隨即身形消失在斜月山。

釋迦牟尼一路行來,身體疲憊至極,多年的苦行僧一般的生活,已經讓他的身心處於崩壞的邊沿,若不是腦中一種信念的堅持,他早就身體消散成為黃土一杯了。終於他昏倒在一個路邊。

待到再次醒來,他發現他斜靠在一顆參天的菩提樹下,身上的疲憊頓消。隨即在菩提樹下冥思苦想數載,終於大徹大悟,隨即一普通人的身體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這一點正合西方佛教的大宏願術,竟然讓他領略到了解脫生死之道,隨即盤膝坐在菩提樹下數載,繼而修成六丈佛身,超脫了生死大輪回。

釋迦牟尼成佛,西方極樂世界大放光明,隨即領悟到本身的使命,向著菩提樹恭敬地施禮轉身向著極樂世界而去。

‘仙界一天,人界一年’,這個說法固然有些誇張,但是總體上,仙界就指的是地仙界,也就是現在的洪荒世界。

釋迦牟尼成佛後,玉鼎真人眼中爆出了等人才知佛教接引佛祖的算計,頓時臉色都異常難看了起來,然而眾闡教弟子卻無甚感覺,黃龍真人此時插嘴道:“師兄,此事暫且無妨。如今道教香火鼎盛,豈是他西方佛教增添一位佛祖就可扭轉局勢的道理!”

然則玉鼎真人明悟天機,卻是知道西方佛教大興之勢距離不遠了,隨即嚴令眾玄門弟子隱藏行跡閉關修煉,他則將元神遁入虛空中再次推算了起來。

五方封神,最終以原始道人的無雙的謀算獲得了最大的勝利。待到西岐代王伯邑考攻陷朝歌城後,周代王宣告了商紂王的十項罪狀,並且敕令將費仲尤琿等一眾貪官汙吏全數處死。然而尋遍了朝歌城也找不到薑王後,當然世傳之惑亂朝綱之妖狐蘇妲己也不知去向,顯然遁去已久,殊不知蘇妲己的替身小白業已回到了蓬萊島閉關修行。

宣告令武成王黃飛虎與前商朝王叔箕子一起料理朝歌城事宜,而他則率領一眾文武大臣凱旋回西岐。

回到西岐,薑尚隨即入朝見代王伯邑考,奏道:“昔年老臣奉師命下山,助陛下吊民伐罪,原是應運而生,凡人、仙皆逢殺劫,遂立封神台。今大事已定,人、仙魂魄均無依,老臣特啟陛下,準臣請出玉符、金冊來分封眾神,早安天下,望陛下恩準。”

伯邑考淡然回答道:“相父勞苦功高,當享太平之福;但此時亦是不了之局,可速行。”

子牙領命,隨即身披先天道袍,頓時空中笙簧嘹亮,香氣氤氳。薑尚隨即騰雲而起,直往西岐外桃花山而去,早有清福神伯鑒前來迎接。子牙手捧符敕進入封神台,將符敕供在正中位置,隨令手下道:“立八卦紙幡,鎮壓方向與幹支旗號。”有令手下將領三千,按五方排列。吩咐停當,子牙隨即沐浴更衣,酌酒獻花,拜畢先命清福神伯鑒在台下聽候,然後開讀原始天尊敕命。

宣讀完畢敕書,將符篆供放在安桌之上,全身甲胄。手持打神鞭,站定中央大呼道:“伯鑒聽令,引諸神循序而進。”

伯鑒領法旨,子牙道:“今奉太上原始天尊敕命:爾伯鑒昔年為軒轅黃帝大帥,征伐蚩尤,曾有功勳;不行死於北海,捐軀報國,忠可嘉!一向沉淪,冤尤可憫。幸遇薑尚封神,守台功茂,特賜寶篆,慰爾忠魂。今敕封爾為三界首領八部三百六十五位清福正神之職。爾其欽哉!”伯鑒在壇下,陰風影裏,手持百靈幡,望玉敕叩頭拜謝。隻見壇下風雲簇擁,香霧盤旋。伯鑒至台外,手持百靈幡侍候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