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嶽武穆兵法武功要論”,前一章共九篇都是講兵法。對於這些,蕭楓短時間還是無法理解。而且對於他來說,這些兵法要論並不是他現在所想要的。而第二章的內容則引起了他的興趣。
既然是叫“兵法武功要論”,自然除了“兵法”,還有“武功”。第二章第一篇就是“交手法”,其上寫道“占右進左,占左進右。發步時足根先著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穩當,身要莊重......拳從心發,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進人進步,一步一捶,一支動,百支俱隨......”
蕭楓默念著“交手法”的描述,腦海裏慢慢構思出那幅場景來,一篇而過,竟隱隱覺得心身俱有一番變化。著變化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切切實實發生在自己的感官裏。這讓蕭楓感到大為吃驚,甚至暗暗竊喜。
“這嶽飛將軍留下的東西,果然奧妙無窮。這‘交手法’果然也博大精深!”蕭楓不禁暗自佩服道。
描寫這“交手法”的內容大概有三百餘字,字字珠璣,通領神要,清晰易懂,不像別的高深武學晦暗難解。蕭楓心裏大喜,暗道:“這‘交手法’似乎不難,待他日勤加練習,定然能有所成就。何況師傅不曾教過我拳腳搏鬥技巧,今日不曾想能學到嶽飛將軍的遺風,真是萬幸!”
第一篇“交手法”看完,往後第二篇寫的是“嶽家槍法”。蕭楓見了說道:“我跟師傅學的是劍,今又得了曹孟德這柄青釭神劍,自然要發揮它的威力。這槍法於我而言作用不大。”於是便不去看那嶽家槍法的內容。
又往後翻了一頁,第三篇寫著“精忠要論”,開頭寫道“夫為將,行軍打仗,謀定而後行,必先受君命,民心所望,眾誌成城......然夫身先士卒,遠於廟堂,忌於君命,受製於人,錯失戰機,悔矣悔矣。”
“嶽飛將軍生前對自己的行為也是有所領悟......哎,隻是可惜了....”蕭楓看罷歎了口氣,倒也學起了他師傅一清道長以往跟他講這些故事的時候的神色。此刻自己讀來,竟也深有感觸。
“咦?這裏怎麼還有夾層?”蕭楓以為這武穆遺書的內容就到此為止了,卻發現在書的尾頁竟然還有一個夾層,裏麵夾著紙張。
蕭楓心裏好奇,抽出來一看,竟是一張很寬大的紙張。白紙黑字密密麻麻寫滿整個篇幅。篇頭上赫然寫著“武穆真經”四個大字。
蕭楓往下一看,隻見開頭寫道:“夫氣本諸身,主於一,可分為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吸則為陰,呼則為陽,主平靜者為陰,主乎動者為陽,上升為陽,下降為陰,陽氣上升而為陽,陽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下行而為陰,陰氣上行即為陽,此陰陽之分也......
至於生克製化,雖別有論,而究要領,自有統會,五行百體,總為一元,四體三心,合為一氣,奚必昭昭於某一經絡,而支支節節言之哉。”
蕭楓越看越吃驚,嘴裏念叨:“世人皆隻知嶽飛將軍行軍打仗所向披靡,卻不知他竟然還是一位武學高深之人。真是讓人欽佩不已!我若把這‘武穆真經’領悟了,隻怕便不再會如師傅說的那樣與人敵對,吃虧在內力上了。”
思及此處,蕭楓覺得人生頓時如撥雲見霧,有道是天無絕人之路,說的便是這樣了。
蕭楓看那火把的火勢漸漸弱了下來,不自覺竟在這洞裏呆了有三四個時辰了。蕭楓這下氣定神安,肚子也開始餓了起來,當下便把那武穆真經和兵法武藝要論收了起來,朝外麵走去。
此後蕭楓便在這山穀裏開始鑽研那得來的“武穆真經”和“武藝要論”。閑暇時也看看那“兵法要論”,在泥土裏用木棍學起排兵布陣來。而一清道長所教的“馭龍劍法”自然也沒有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