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麻煩事(1 / 2)

白石墩的轄地東西多兩裏,南北也多一裏,這多出來的地可就增了整整三倍!

衛裏給出的可開耕十頃地,是建立在白石墩南北二裏,東西兩裏的範疇上的。畢竟土地不能全部耕種,還有留下林地,否則冬天沒有柴,凍死了人再多的地也是白搭。

更因為火墩是沿海警戒單位,要保證視線。臨海幾十步內不能植樹。更不能有大片林地,林地都是分散栽植的,免得形成林區讓倭寇鑽了漏洞。

趙財將背著的書箱放下,提筆記錄著,這時候抬頭:“恐怕事情沒這麼好,開了這些地,到時候歸誰,可就不好說了。”

慶童比趙期昌還要關心土地,急切問:“管家,這是個什麼說法?”

趙財放下筆,起身抿抿嘴唇,慶童將竹筒遞過來,飲一口,趙財捋著山羊須道:“老爺,這地不對。戍邊火墩,都是方圓二裏的轄地,咱白石墩仔細看看,南北三裏,東西四裏,足足翻了三倍,這不合規矩。”

趙期昌皺眉:“我白石墩養墩軍十五,也不合規矩。其中,或許有別的說法。”

趙財點頭:“興許是。老奴的意思是明日分田一事先行押後,老爺發一封公函到衛裏問清楚,讓戚掌印落實此事後再開田不遲。否則衛裏人,難保又要說閑話。”

按著衛裏規矩,趙期昌完全可以將新開的田地弄到自己名下。朝廷也一直積極鼓勵衛所開荒,也有新開前幾年免稅、減稅的獎勵措施。從法理上來說,新開的田自然就歸開墾人所有。朝廷收獲的是未來稅收的增加,也減少了土地荒置。

然而軍戶就是活不下去,有荒地擺在麵前,他們也沒有勞力、財力去開墾。因為他們除了公務外,還要被軍官役使。

這也是趙期昌非常執著自己世襲小旗身份的原因所在,小旗與尋常軍戶就差一級,這一級的差距看著很小,可在衛裏的地位完全是兩重天。

所以衛所新開的田、軍戶的田,多數都落到了軍官手裏。又被士紳用各種手段撬走大部分,盡管軍田屬於公田,是不能買賣的。可這種損公肥私的事情,官員們怎麼可能站出來糾正?

故而,趙期昌可以名正言順給自己弄下最少兩千畝地。可這是暴富,衛裏人對他有了怨氣,登州士紳要插手進來,趙期昌一個人還真擋不住。

一個兩難的問題擺在麵前,開荒致富後會被士紳盯上,不開荒別說趙期昌不甘心,現在他這一家子二十餘戶,都不會甘心!

趙財穩妥提議,已經將他的心思表白了,爭取戚繼光對白石墩現有轄地的正式認可文書。有了這層依仗,開墾荒地後,西麵的八角嘴火墩,南麵的劉家旺百戶所都無話可說,不可能說他趙期昌撈過界。

慶童眼巴巴看著趙期昌:“老爺,這可是兩千多畝地。開好了,也能賣一千多兩啊!”

仰頭看著湛藍蒼穹,趙期昌咧嘴:“咱要吃的,就無吐出去的道理。地要開,果林也要栽,苜蓿也要種,馬隊也要養……”

這是他的發展目標,低頭看著慶童、趙財:“財帛動人心啊,衛裏人說三道四也不算事。衛裏各家相信拳頭,誰家拳頭大就有著理。這是明槍易躲,難防的還是暗箭傷人。”

慶童二人點著頭,趙財還擔心自家小老爺被暗箭嚇住,道:“老爺,要發財,就手軟不得。天下的地可都是有數的,非彼即我。留子孫千金千銀,不如千畝良田。錯過了眼前這個店,以後可就難說了。”

趙期昌自然知道土地的寶貴性,更清楚這個民族、文化血管裏流淌的血液中,對土地的執念有多麼的深厚、癡迷。

他毫不懷疑,有的人為了給子孫留下足夠多的家底而對他下手的動力。

低頭看著雜草、地埂咬牙說:“咱沒有多機敏的心思,隻知道一點。咱這些人生下來就是要打仗的,手裏握著的刀子是殺人的。能為國殺敵,也能為了家殺敵。所以,家丁要練好,誰敢動咱的土,非剁了他狗爪子不可!”

慶童上前一步拱手:“老爺安心就是,小的們用心操練。賊子不讓咱老趙家發達,小的就宰了誰!”

趙期昌緩緩點頭,對趙財道:“回去吩咐下去,入了我老趙家的門,死了也是我老趙家的鬼。跟著我趙期昌吃飯,山珍海味沒有,卻能日日管飽。今日起,一日改兩餐為三餐,沒糧食的咱墊上!”

這是收買人心,畢竟這麼大一片地,開荒不能等到開春,要即刻開始。而且,還要不耽誤操訓,體力支出是很大的。

趙財也知道下麵人能否死心塌地的重要性,隻恨不是真正的家生子,否則哪來這麼多的麻煩。

什麼是真正的家生子?那就是主人家要造反,拿起家夥就跟著起事的人。

眼中隻有養他們的主家,與朝廷沒什麼聯係。

“這麼大的好處,咱不能吃獨食。三房能起來,大房那邊出力不少。”

聽了這話,趙財緩緩點頭很認可這句話,宗族不抱團,外人都不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