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是近十天,到了月底。
經過大半個月,白石墩各方麵也步入正軌。新開田地妥善劃分,一道道土埂與新舊栽植的各類樹木縱橫交錯。
受訓家丁繼續進行操訓,墩中丁壯、健婦抽出七十餘人,連並大房再次趕來的十餘戶家生子在白石墩西三裏,靠近紅石山的地方開始修建莊子。
這裏才是真正的基業所在,今後趙期昌調任,留給白石墩的除了賬目田畝外,其他的都將是趙家莊財產。
白石墩是公器,也是現在趙期昌的外殼,等趙家莊建好後,這個公器也將被吃的隻剩下一張皮。趙家莊興旺後,白石墩就會成為趙家莊的附屬。
換言之,隻要趙期昌這邊不失勢,白石墩的正管百戶,還有一個總旗甲長,都將是趙家莊世代接掌的東西。趙家要負責的就是管好白石墩,肩負起白石墩的軍事意義。
趙家莊現在還存在於構想中,等到開春就能出現在衛裏。
一大早,負責養牛的一老一少爺孫兩個給七頭牛、兩頭驢子喂著摻著豆料的精飼料。
衛所的村莊,也是寨子,要兼顧防禦。
現在湊出的一百二十男女青壯要做的就三樣準備工作,第一是從紅石山開采石塊運過來作為地基;第二在莊內開挖地窖窯洞,為後續燒磚工作做準備;第三就是砍伐樹木。
做好這些準備在材料齊全後,趙家、張家子弟就會一湧而來,在短短時間內將大致力氣活幹完。
莊子範圍較大,西邊依附紅石山,向東蔓延二百四十步,南北長是一裏也就是三百六十步,兩步一丈,一裏一百八十丈。
對於搞建築活,對衛裏人來說都是祖傳手藝。除了種田打仗外,軍戶調動各地也是很頻繁的,除了要修建臨時營地外,還要修建永久營房。而且不少人手藝還不錯,除了軍事修建任務外,都常常給大戶人家修建田莊、山莊什麼的,所以幹這個不難。
趙期昌與一幫經驗豐富的老人指揮著一幫少年在莊內區域內打樁,進行最初的規劃。規劃完整後,會抽出人手開挖地基、牆基、護城河。
見趙祿指揮少年給各家打院牆地基,趙期昌路過不得不出來糾正。
“不分零散院子。”
鋪開手裏的草紙,趙期昌對負責這邊的趙祿道:“二管家,你看,總共分東西十二排,一排占地十丈。住宅區域分南北兩片,中軸對立,每排十二家。一家宅地便是方圓十丈。”
一家近一千平方的院子大麼?一點都不大,除去三成宅基地外,餘下七成可以做菜園。而趙期昌的計劃中前期先在各家院中種植桑木,作為一個個小桑園。
在他的規劃中,莊子依山麵東而建,南北等分為三片。左右兩片四四方方分別可以建一百四十四戶,正中靠東是南北長一百二十步,東西寬六十步的平地。
作為穀物晾曬場所,也是家丁操訓的地方。
這片平地西邊,就是他的宅院,與晾曬場一樣大小的大院子。他規劃中自己的宅院,隻比現在的白石墩小一半……
以現在人口、財力根本建不完這些東西,光兩翼近三百戶的房子都住不滿,人力尚且不足更別說超出現有居住要求六倍的建築計劃。
他的目標就是五年內將趙家莊按著計劃修完,並將所有的房屋招滿。手裏握著三百餘戶,到時候衛裏他也能挺直腰杆子說話。
手指指著圖紙中的線條,趙期昌緩緩說:“現在隻打宅子、城牆地基,各宅子之間的院牆不急。等以後人口多了,再造不遲。”